文:Vitor Teixeira 譯: 余漢釗 當波希米亞(位於今天捷克共和國大部分土地)國王瓦茨拉夫四世(Wenceslaus IV)的妹子安妮宮主(1366-94)於1382年嫁給英國國王里察二世之後,若翰威克里夫的理論便開始傳入該地。當地的一名學生揚胡斯(Jan Huss)便深受該學說所影響,特別是其現實哲學理論。受到威克里夫的神學著作的感染,他開始傾向於教會的改革。他的學說被稱為胡斯主義或胡斯教派(Hussismus),盛行於十五世紀初期,這是一種按照威克里夫學說而改成為適合波希米亞地區的宗教、社會及經濟環境的教派。而在胡斯死後,更轉為雙形派(Utraquismus)及稍後的激進的泰泊派(Taborismus)。
Day: April 18, 2019
【速食神學】(28) 信德有甚麼特徵?
文:文祖賢神父 譯:吳志濠 根據我們先前解釋的,現在我們能指出信德的特徵。 (1)信德是一份禮物。當伯多祿宣認耶穌為默西亞時,耶穌告訴他,他並不是透過人的理性而得知這事:「約納的兒子西滿,你是有福的,因為不是肉和血啟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瑪16:17)。 《天主教教理》第153點引用了《天主的啟示》(第5點),稱:「為達成這種信德,需要天主聖寵的引導和幫助,並需要聖神的內在助佑。聖神感動人心,使人歸向天主,開人心目,並賞賜『人人信服真理的甘飴』」。
【聖言心語】復活主日(丙)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若望福音 20:1~9 祝大家復活節快樂!願復活主的精神也常能激勵你我的生活。慶祝復活是我們基督徒生活的核心。我們的信仰就是紮根在耶穌復活的基礎上。聖保祿說,如果基督沒有復活,那麼我們的信仰便是假的。我們自己又怎麼看待耶穌的復活呢?基督真的在我們的生命中復活了嗎?十字架是耶穌為了我們的緣故獻給天父最寶貴的禮物,但他早已藉着十字架升天,與天父同享光榮,並賦予了十字架最崇高的效力,否則,這就僅是一場空虛的經歷罷了。因為復活的奇蹟,那些原本害怕被世人當成耶穌的共犯、落荒而逃的宗徒們,忽然間態度180度轉變,勇敢地宣講那位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已經復活的消息。當他們真的被逮捕、被迫害和監禁的時候,他們反而感到欣喜,因為他們可以體會主的痛苦,分享主的榮耀。
【聖言啟航】分三個傍晚(下午) 同一篇祈禱【下】
文:梁展熙 聖週星期四、五、六 在上一篇中,我們看到聖週星期四傍晚的「主的晚餐」、星期五下午的「救主受難紀念」、星期六傍晚的「復活守夜」,在禮節上,合起來可算是同一篇祈禱,當中也有不少彼此呼應讀經和禮節安排。我們提過「橫渡紅海」和「彼此洗腳與感恩祭」兩點。現在,讓我們繼續觀察,其他的呼應和相連之處。
O SALUTARIS HOSTIA – Music by Aurelio Porfiri
Liturgical Mass Sheet
教理圖解 — 聖事與禮儀(一),逾越節三日慶典(一)
逾越節三日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