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專訪利瑪竇社會服務  傅南渡神父「我們以服務來傳揚福音。」(2)

文:Marco Carvalho
譯:義浩

我們在談論健康上的需要,身體上的需要;利瑪竇社會服務有否滿足到精神上的需要呢?又或者,這[方面]不是你們的工作重點?

你不能將這兩件事分開,因為我們是一個人,一個人的尊嚴……甚至當一個人快離世,他或她仍然需要各種的照顧和安慰。事實上,大多數的中心正在與政府合作,這不僅僅是我們。當一個人快離世的時候,按照自然規律來說,我們首要做的事是嘗試去救這個人,但接踵而來的,是很多社會性的需要、心理上的需要、精神上的需要,這些都需要協調……

例如有一個個案:有一個人來到湖南省的中心,是一個獨自來的女人,我們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去陪伴她直至她死亡。在這過程中她自我修和,她有很大的內疚感,覺得在自己的生命中做了很錯的事。除了內疚,她還有憤怒和各種情緒,除了身體上的痛楚,她還有精神上很深的痛,心理上的痛,人際上的痛……都是需要被處理,我們從不把這些事分開來說;長話短說,那是十年之前的事。兩星期前,我在湖南的時候一名女士來到,我猜她大約30歲,她說:「我的母親是在這個地方死去的,我從不知道我的母親是怎樣,沒有人說過她是我的母親,我只知道她是在這裡死去的,你可以告訴我實際上她是在哪裡死、她是如何死去的嗎?」

我跟她說:「不,她並不是孤獨地死去,而是有修女陪伴着她。」她笑着說:「在某程度上,修女們代表着我,我真的不知道,雖然我希望我的母親不是孤獨地死去。」那些在她母親身上的治療同時也去到了女兒那處,這是很難去分開的事。我們不是用「我們去宣揚福音」來傳教,我們是以服務來傳揚福音。

 

例如……

以服務,我們正正所做的就是服務,我們透過團結來服務,透過團體的建立,去分享喜樂,而且喜樂對於人來說意味着一切。

 

發展這種工作容易嗎?中國並非一個容易的地方,你試着透過服務去福傳而又保持距離,在中國這樣的國家,這是對正確的做法嗎?

當我說我們透過服務去福傳,其實意思是透過服務去分享福音。我們的分享是不容易的,雖然不容易但是事實上我個已經這樣做了30年,即是意味着中間有很多的對話,不單是與在痛苦中的人的對話……與政府的對話也是一樣,經過了15年的對話,我們與當局緊密合作。我們有過很多的不信任,有很多的假設;但通過服務的對話,這種關係開始成為友誼的關係。友誼的意思是,個人之間的對話很不同;但通過對話,他們開始將一個教會和一個政府之間的差異,視為一個接觸點,這可能會有很多關於教會的關注。

然而,通過共同合作,從共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並分享我們擁有和我們沒有的,我們設法去建立一種理解。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中國是一個具挑戰性的難題;不止是對我們,而是這個國家是不斷地發展,而且發展得非常快,秘訣就是看你如何去適應。

 

在過去的30年,政府所提供的社會關懷是否有所改善?這方面的事情也有變化嗎?

他們確實有很多改變,一開始的時候,為他們來說是一個問題:他們沒有足夠的資源去滿足他們所面臨的需求。我漸漸地認為,我們一小部份的貢獻是讓人們越來越多地參與到這些人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就像一個在這兩個現實之間的橋樑。資源方面,政府投入了很多,現在,從物質方面來看,他們嘗試去改善技術方面,而且比技術方面更重要的,就是他們試圖去改變那些軟件:如何幫助有需要的病人,以及被邊緣化的人;我會說,生病是他們被邊緣化的主要原因。痳瘋病和愛滋病就正正是這種情況,政府一直在改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試圖與政府分享我們所擁有的。在利瑪竇時代,有一場文化對話;現在,在社會服務方面進行了對話,這是政府與我們的一個共同語言,一個在服務有需要的人的對話。

利瑪竇社會服務於上個月組織了一場音樂會來籌集資金,以幫助他們在中國的開展工作。金錢是一個問題嗎?

金錢每一天都是一個問題。這些服務合共起來,我們花費超過120萬美元,所以也是相當多的金錢。我們這樣做並非因為有四、五間企業在幫助我們,而是因為世界各地都有人在支援我們,他們當中有一些人是受過我們的創辦人陸毅神父的幫助,現在想以他們的支援來回饋。這是一年復一年的事,每一年我們開始的時候,我們不知道是否會有這筆金錢;但到目前為止,感謝天主,我們可以不斷地工作,甚至去發展,所以,我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否有越來越多的澳門人參與其中?因為我認為這是來自澳門社區的服務,多過於一個國際化的事情。透過我們的服務,澳門和澳門人能如何扮演改變中國社會的角色?使中國社會成為一個更人性化的社會,一個更團結的社會,一個更和諧的社會,一個充滿着福音精神的社會。

 

利瑪竇社會服務的行動主要是集中在中國?你們在澳門還做過甚麼工作嗎?

在澳門,我們保留了一些東西,我們在開始去更新其中的一些東西,我之前提及過,其中一所由陸毅神父創立的學校就是利瑪竇學校,我們仍然提供獎學金予沒有政府支援的一些新移民家庭的子女,我們保留了這個傳統。我們又開始與政府合作……其中一位與我們合作的是社會工作局前副局長區志強。我們希望的其中一件事是澳門的社會工作制度能夠變得更加標準化,他一直在透過在政府委員會的工作提供支援,所以透過利瑪竇社會服務,我們正在努力地完成這項工作。事實上,澳門的第一批社工是在由陸毅神父和其他修女開辦的機構接受培訓。所以,這裡有一個傳統,澳門的社會工作是通過的陸毅神父的貢獻而開展的。這裡有某種方式的連續性,但我們也在努力思考今年和明年我們將要做的事,我們仍在發展中。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