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頌恩 隨著第十八屆澳門城市藝穗節開鑼,夢劇社與聖安多尼堂頤老之家合作擔演的「握握手,做個老朋友」,於2019年1月19、20、26三天假盧家大屋上演。頤老之家話劇組十多位組員分別在不同場次擔綱表演,在蒙主祝福和夢劇社青年社友熱情助陣,使這次演出圓滿落幕。 「握握手,做個老朋友」是一齣緬懷澳門歷史發展的劇作,老人家從目前的居家生活、老人福利、醫療服務等說起,展現出澳門的現況;再從一條孭帶、一根扁擔、一隻手錶等懷舊物件,導引觀眾穿越時光隧道,讓長者們細數從前:他們年輕時如何從內地到達陌生的澳門,如何胼手胝足地為生活奮鬥;如何走過艱辛的歲月……等等,娓娓道來的生活點滴,交織出年長一輩的生命故事,正好見證澳門從樸實恬靜的漁村,蛻變至現今觀光賭城的歷史軌跡。澳門今日繁華興旺的背後,隱藏著前輩們辛勤付出的心力成果。
Day: March 8, 2019
專訪教廷聖職部部長:若司鐸有親生兒女,要以孩子的益處為先
(梵蒂岡新聞網訊)聖座聖職部部長斯泰拉樞機針對拉丁禮司鐸生兒育女案件的指南加以解釋。長久以來,「司鐸的親生兒女」向來是個禁忌話題,往往造成這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少父親,不認識父親,無法認祖歸宗;這在過去格外嚴重。然而,這不同於上週在梵蒂岡應對的問題,即兒童受到的侵犯。
代表教宗出席台灣聖體大會 斐洛尼樞機鼓勵教友積極傳教
(天亞社訊)台灣逾萬教友參加台灣第四屆全國聖體大會,代表教宗方濟各出席的宗座萬民福音部長斐洛尼(Fernando Filoni)樞機鼓勵教友,藉聖體聖事所施予的恩寵投入傳教工作。 以教宗特使身份於3月1日出席活動的斐洛尼樞機在彌撒中講道時說,儘管教宗不能參加活動,但教宗指派了他代表出席,彷彿是教宗親臨會場一樣。而聖體大會正是歡慶耶穌的臨在,在聖體中與耶穌相遇的大好時機。他提醒與會者,透過聖體聖事,教會每日記念耶穌,並施予恩寵,使人投入傳教事工。
教宗主持聖灰禮儀彌撒:定睛仰望苦架上的耶穌,愛德之火絕不熄滅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在羅馬聖女薩比娜大殿主持聖灰禮儀彌撒,勉勵信友在四旬期定睛仰望十字苦架上的耶穌,以祈禱、施捨和禁食恢復我們與天主、與近人與自己的關係:「在四旬期,要重新發現我們受造是為了永遠熾熱的火焰,而非立即熄滅的煙灰;是為了天主,而非塵世;是為了天國的永恆,而非世間的欺騙;是為了擁有天主兒女的自由,而非成為凡俗事物的奴隸。」 當天禮儀的第一篇讀經記載,上主要求祂的子民「在熙雍吹起號角,制定一個齋期」(參閱:岳2:12-18)。教宗指出,「我們總是沒有目標地快速行走, 而振聾發聵的號角聲敦促我們放慢生活節奏,回歸本質」。當上主沉痛地對子民說:「你們應全心歸向我。」(12節)我們明白,「塵世旅途的目標就是上主」。
第105屆世界移民和難民日 主題:這不只關乎移民
(梵蒂岡新聞網訊)聖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移民與難民事務處週一(3日)公布了第105屆世界移民和難民日將於9月29日舉行,主題為「這不只關乎移民」。 該事務處由教宗方濟各親自負責。事務處副秘書長切爾尼(M. Czerny, S.J)神父向《梵蒂岡新聞網》解釋,教宗經常為移民、難民、流離失所者和人口販運受害者發出呼籲,並且深切擔憂今日生存邊緣的所有居民。透過本屆主題,教宗渴望強調,這些呼籲和如此擔憂乃是密不可分的。
薩科宗主教四旬期牧函 願中東基督徒留在教會扎根之地
(梵蒂岡新聞網訊)天主教加色丁禮宗主教薩科樞機發表四旬期牧函,當中闡述四旬期深層意義,以及其與真正基督徒身分的關係。他指出,四旬期是祈禱、守齋、懺悔的時期,是改正錯誤、堅定思想的時期,是服務急需者的時期,尤其是獻給聖神的時期;儘管「我們每天都得面對各種情況和挑戰」也不例外。
尼加拉瓜主教支持恢復對話
(梵蒂岡新聞網訊)尼加拉瓜為走出社會危機重啟談判。該國主教團雖然沒有受邀參加談判,卻依然支持對話,並且希望得到正式邀請。與此同時主教們邀請信眾為和平而祈禱和守齋。聖座駐尼加拉瓜大使索梅塔戈(Waldemar Stanisław Sommertag)總主教作為「見證人」出席談判會議。
摩蘇爾獲解放後首次為和平舉行彌撒
(梵蒂岡新聞網訊)伊拉克摩蘇爾城獲解放一年半後,莫希總主教在聖多默堂為和平與修和舉行彌撒聖祭。 伊拉克摩蘇爾被伊斯蘭國聖戰分子佔領多年後,於一年半前獲得解放。數日前,天主教敘利亞禮莫希(Boutros Moshi)總主教在尚未修復好的聖多默堂為「和平與修和」舉行了一台彌撒聖祭;穆斯林和其他少數非基督徒團體成員均參與了禮儀,這是在當地居民不同成員之間修和的標誌。
LORD HAVE MERCY – Music by Aurelio Porfiri
Liturgical Mass Sheet
【教會的分裂、改革和分立】第二十九章:若翰威克里夫——是異端者還是改革先鋒
文:Vitor Teixeira 譯: 余漢釗 若翰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 1328-1384)是十四世紀的神學家、教授和宗教改革家。很多人認為他是十四世紀時的超時代宗教改革先鋒,成就一如馬丁路德和加爾文。他在英國建議宗教改革,但該建議只在兩個世紀後才實現,並且是以另一方式進行。他所推行的改革運動被稱為魯勒廸運動(Lollardism)或威克里夫運動(Wycliffism),後世很多人認為它是胡斯教派(Hussites)以及後來各基督教派的先驅。他亦是首名於1382年,把拉丁文的聖經普及版直接譯成本土文字的人,當然這裡指的是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