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教會的分裂、改革和分立】第二十五章:心靈自由兄弟

文:Vitor Teixeira

譯: 余漢釗

這是一個異端教派,主要起源於十三世紀的德國到十六世紀(1525年)終止。茵蘭(Rheinland)和法蘭德斯(Flanders)和德國南部都是其傳播的區域。該派理論認為人是出自天主之物,是與分享的神性,故無需受制於任何倫理的責任與義務。

「心靈自由」是一個詞語,指的是免除雜念的心靈,讓主去處理一切的意思。這教派是於十三世紀初葉便已出現,那年代是福音貧窮學說盛行的時候,而摩尼派亦非常流行,他們在西方被稱為純潔派(Catharismus),在東方則被稱為波格米勒派(Bogomilismus)。

這個教派首任領䄂是阿馬利(Amaury de Bene, +1206),然後是達維德(David de Dinant, 1215 失蹤)和史特拉斯堡的奧德力(Ortlieb de Strasbourg, +1215)。很多研究人員認為該教派的創始人阿馬利之理論是建基於愛爾蘭偉大神學家埃里傑納(Ioannes Scotus Erigena, 810-877)的思想及他的柏拉庭學派(Schola Palatina)。他們是透過一個理性及單元性的思想體系來對現實作解說,此舉完全違背了宗教的二元說法——天主與人類是兩個不同的個體——以及創世論及和天主的旨意。阿馬利把埃里傑納的思想發展至一個極端的地步,因此被封殺及受刑至死。

「自由心靈兄弟會」和其他同期的異端一樣,是反階級的,亦即是反教會的。他們亦崇尚泛神主義的思想,宣稱天主無所不在和透過聖神在每一個人之內,這樣便能使人神合一。他們否認罪惡的存在,故無需要有聖事,因為世人不應服膺於倫理的限制。另一方面,對他們來說,基督的天主性和他救恩事蹟並未被人認識。教會、聖事和聖經對人的信及不信完全沒有作用。

 

無政府主義者

很明顯他們是有著強烈的無政府主義的傾向,故反對一切已建立的階級制度。他們亦被稱為「好孩子」、「阿馬利人」以及「基督的窮人」。但這派思想受到教宗依諾增爵三世所譴責,他作為一個教會法律學者,對這等教派的異端言論或正統邊緣是零容忍的。阿馬利雖作出悔改,但並不足够。有些歷史學家記敍說,很多人指控他為人放蕩,宣揚自由性愛,當眾裸露,行妖術及其他不正當行為。

阿馬利本是巴黎大學的神學碩士。他不如很多人所說是該教派的創始人,反之是其他細小的教派加入了他們的理想而將之變成一個異端的教派。阿馬利主張的是實質性的泛神論,而天主是在萬有之上,我們眾人因是聖神的化身,所以不能犯罪,亦因此而無需要領受任何聖事。這才是阿馬利的主張。但在他收回以上的理論之後,這派異端學說卻繼續存在,並由處於萊茵河畔、法德比間的史特拉斯堡大學的神學教授奧德力(Ortlieb)把它擴大,且開始被稱為「心靈自由兄弟」,其發展亦走上極端,全面否定了一切權威,否定了倫理法律以及聖事的存在,因為聖神已在我們之內,而這一事實本身已足够。

加上同期的其他謬論如祼露無罪和性愛自由等怪論,我們可想像到這教派帶來的思想與文化衝擊。教宗依諾增爵三世於1215年召開拉脫朗第四屆大公會議,宣佈該派言論被謊言所蒙蔽,其理論比異端還要瘋狂,而最後很多阿馬利的信徒被處死。

心靈自由兄弟們認為自己是領導人類到至善的「心靈」,他們是由一位不死的法國國王所統領,並在心靈的年代一直為王。在這末世論的教義中滲集著很多約阿基姆主義(Joachinismus)。教會把這派異端定性為危險的,主要是因為他們主張「罪惡甚麼也不是,天主是不會懲罰犯罪的人。」罪惡算不了是甚麼,天主創造了所有事物是給人類享用的。這泛神論主張所有事物是屬眾人的,就算人的肉身也是的,因而在那段時期產生了暴力及過量的色情和其他危險的事情。這種亞當式的自由令社會震驚及難以遺忘。這些心靈自由派的兄弟主張人類是原罪前的一樣天真純潔,純真得沒有資產,沒有罪過,亦沒有倫理規範。搶劫是那時候最多的罪行,而犯案的人大部份都是那派的信徒。「只要是眼見的,想要的,就可拿下。」這就是他們所宣揚的理論以回應搶劫的罪過。一切事物都是人類共有的啊!所有的民間武力對抗及起義都是這派的教義而引起的。

我們不可以說他們是一個統一的團體,只可說他們是一群受阿馬利及其徒弟們影響的烏合之眾。政府雖然把他們監控,但不足以把他消滅,反之他們在十三世紀迅速增長。他們亦被稱為男貝格派(Beghards)。值得注意的是他們與女貝格派(Beguinas)有某些聯繫,那是一些終身不嫁的女子或寡婦,共同在一起過着修道的生活,但不會與世界隔絕。開始時,她們有異端的色彩或是處於正統與異端的邊緣,但最後卻聖化了自己的生活而受到教會的尊重,成為了十四及十五世紀的一般平信徒達到聖德的方式。

不過,在十三世紀的時候,對該派的打壓很大,到了那個世紀的末年,這教派差不多消失殆盡。他們再沒有力量及影響,卻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讓後世的藝術家如熱羅尼莫波希(Hieronymus Bosch)寫下很多記述該年代的名畫。在中世紀後期,政教對這些心靈自由的兄弟打擊不遺餘力,一直至到他們消失,只留下回憶及畫像。

Cismas, Reformas e Divisões na Igreja – XXV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