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William-Adolphe Bouguereau (1825–1905). “La Guerre” (1864). Bartoli, Damien & Ross, Frederick C. (2010) William Bouguereau: His Life and Works p. 172. 文:梁展熙博士(S.Th.D.) 於澳門聖若瑟大學教授聖經科目 今天,我們開始閱讀《舊約》中的第二個故事,迎接《聖經》中的第二對人物:加音和亞伯爾兄弟。讓我們先聽聽《創世紀.第四章》是如何引介他們的:「亞當認識了自己的妻子厄娃,厄娃懷了孕,生了加音說:『我賴上主獲得了一個人』。以後她生了加音的弟弟亞伯爾;亞伯爾牧羊,加音耕田」(創4:1–2)。 正如《創世紀》開篇的幾個故事一樣,這故事的引子中已藏有一些元素,讓讀者預料到故事中會發展出的矛盾。兄弟二人相較之下所產生的對比,正是這矛盾誕生的溫床【參:Brodie OP, Genesis as Dialogue, 152】。首先,憑推斷可知,母親所偏好的,是加音。假若大家是順着《創》的篇章來讀的話,就會發現,儘管上主已對生兒育女下了痛苦的懲罰(見:3:16),對於生育加音,厄娃仍然是甘之如飴的。何以見得?單從這兩節中便可見,她在談及加音時,連帶上主也提及了;反觀亞伯爾,她根本連話也懶得說。由此推估,亞伯爾彷彿是意外才有的,是不被(父)母所愛的那個兒子(the unwanted child),在成長期間一直活在加音的陰影之下。 兄弟二人在故事中——以至在父母心中——的份量,我們也可從他們名字的意思中推敲一二。「亞伯爾」,希伯來原文「héḇel」,正正就是《訓道篇》中「虛而又虛,萬事皆虛」(訓1:1; 12:8)中的「虛」、「虛度」(訓7:15)的「虛」,以及書中別處的「空虛」(訓1:14; 2:1, 11, 15, 17, 19, 21, 23; 4:4, 7, 16; 5:9; 6:2, 9, 12; 7:6)、「虛幻」(訓5:6; 8:10, 14, 15; 9:9, 11:8, […]
在聖枝主日,埃及科普特教會所發生的兩宗襲擊震驚全球,當地有信眾在事發後拿著剛祝聖的聖枝,走到街上揮動,更在街上圍著一起誦念《尼西亞信經》,在聖週之始重申作為基督徒所擁有的信仰。 科普特各主教亦紛紛利用不同途經,向信眾發表講話,要求信眾團結一心。亞歷山大宗主教易卜拉辛‧希德拉克(Ibrahim Sedrak)接受《梵蒂岡電台》訪問,呼籲全國上下在此艱難時刻團結一心:「我們顯然必須維持國家團結,不只是今天和未來,更要永遠始終如此。我們身為國家的一分子必須精誠團結,然後互相尊重:這一點無庸置疑,在差異中團結一心是個沒得討論的目標。」
(梵蒂岡新聞網)韓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李永勛日前發出呼籲,旨在讓所有教區出版更多的盲文聖經,並要求指派司鐸來滿足盲人和視力殘障者的特殊需求。按《天亞社》報道,韓國天主教盲人機構負責人金永泰神父解釋,不同教區對盲文書籍的需求很大。根據世界盲人聯盟的數據,韓國盲人和視力障礙者約有25萬人。在2018年,該國有13所特殊教育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