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Pedro Daniel Oliveira
文:姚子汶
2018年5月1日是本報創立七十週年的日子。本報首先以葡文服務澳門市民及教友,並於2014年設立中英文部。作為澳門最悠久的報章,現任社長文祖賢神父談到本週刊在過去四年的轉變、對未來的挑戰,以及天主教媒體對社會的重要性。
在《號角報》慶祝七十週年,並擔任其社長四年之際,你如何評估你這些年的工作?
我看到有很多事情值得感恩。
首先,我非常感謝天主賜予我這個機會,去作福傳的工具。然後,我要感謝黎鴻昇榮休主教對我的信任,並簡單地定義出我們的使命,就是:資訊及培育的傳遞。這亦是我們這些年來一直努力達致的。我肯定仍有很多改善的空間。
亦要感謝現任的李斌生主教,他為澳門教區注入了新的活力,並繼續為我們提供許多各類的活動,好讓我們得以報道。這意味着會有更多的工作,也是一件好事。透過去年成立的教區傳播委員會,我們亦能在我們的工作範圍上得到不少的資訊。
我亦十分感謝許多修會團體的修女及神長兄弟,他們不斷鼓勵我們的工作,對我們的印刷給予不少意見,甚至貢獻出一些有趣的文章。不少讀者已表達出對我們所出版有關信仰培育、哲學和神學等文章的興趣及讚賞。
還有甚麼讓你覺得值得感恩的呢?
最令人欣慰的,是一些讀者會在街上停下腳步,並對某篇文章作出意見和評論。這些意見和評論有正面,也有負面,但兩者都能有助我們確定那些文章應該被刊登。
我們亦不能忘記澳門政府給予我們的財政援助,讓我們的福傳工作成為可能的。我們為此衷心感謝。
另外,我們還要感謝各個澳門本地媒體。我認為全球有很少地方的世俗媒體不單不敵對,而且十分友好、互相尊重及接受教會的言論。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我們仍有一些方法,讓我們進一步接觸中文的媒體。
最後,我亦需要感謝我們各教友讀者、各堂區、各教會學校,以及我們團隊合作等貢獻。
在愈多人參與傳播福音的工作,我們報章的內容亦隨之更豐富。
在這四年間,《號角報》有哪些改變?你能評估一下這四年的工作嗎?
我認為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我們增加了英文版及中文版。這亦是回應黎鴻昇榮休主教的一個心願,去接觸本地更多英文團體的教友。現時,澳門英文團體有大約逾二萬名教友。
而在中文版,與《晨曦》週刊的合併,保證了我們能延續《晨曦》一直的報道工作。透過海外教會的資訊及培育文章,我們加強了我們文章的內容。
至於葡文版,我們正努力讓其與中、英文版連接,讓教會內各語文團體都能知道彼此間的活動。在這個層面來說,我們正提供一個文化交流的平台。在這方面,我們仍有很多工夫要做,因為澳門有很多天主教的團體,例如越南、韓國及緬甸等團體。
對社交媒體給予哪些重要性?
我們亦開始利用網絡平台,在社交媒體更為活躍,好能接觸到更多的讀者,特別是海外讀者。社交媒體也為我們提供每日最新的新聞、資訊和訊息(包括即時更新)。它使我們有可能在其他的媒體來源中,分享他們的訊息內容。它也是一個途徑,能快速地得知我們讀者的看法,並回答他們的任何問題。它提供一個讓人互動的平台。這方面(社交媒體)也是我們希望能繼續擴大的領域之一。
最後,我們正努力加強與澳門聖若瑟大學之間的聯繫,這方面仍然有很多工作需要作。
在澳門的社會及天主教教會中,《號角報》在扮演一個怎麼樣的角色?
作為一個天主教出版物,我們需要傳播基督的訊息,並充分地在教會與社會之間, 建立一道橋樑。如果你想要一種所謂的「格言」,那就是聖伯多祿在他的第一封書信中所說的:「若有人詢問你們心中所懷希望的理由,你們要時常準備答覆,且要以溫和、以敬畏之心答覆。」(伯前3:15-16)
你如何看待天主教媒體在社會中的重要性?
讓我引用教宗方濟各及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話。
在2013年10月,教宗方濟各對梵蒂岡電視台中心(Vatican Television Centre)的員工,指出「教會以所有形式地在傳媒世界中臨在,時常記起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引導他人與主耶穌相遇。」他又說:「只有與耶穌相遇,才能改變人類的心與人類的歷史。」
2010年11月26日,在與意大利周刊聯會(Italian Federation of Catholic Weeklies)的私人會面中,教宗本篤十六世也說過類似的話。他說,天主教媒體必須參與教會「創造人類與基督相遇條件」的使命。因此,「天主教報章不只履行了提供資訊這重要任務,而且更發揮了不能被取代的培育功能。」天主教媒體能夠在眾道德及社會問題上,站在天主教思想的層面上發聲。
教宗本篤十六世又說,我們的使命需要一個個人的承諾。「為了令你的重要任務得以完全,你也要必須首先與基督建立持久和深刻的聯繫;只有與祂一個深切的交往,才能使你在這同時代的人中帶來救贖的喜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