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報前行政主任及聖老楞佐堂前本堂司鐸丁守仁神父,於本月14日下午4時,在聖老楞佐堂慶祝其晋鐸金禧舉行一台謝主彌撒。彌撒聖祭以葡文舉行,而彌撒歌曲則大部份採用拉丁文聖歌,務求回復到五十年前的模式。彌撒聖祭後,籌委會在該堂區禮堂設有茶點招待各教友,歡迎參加。丁神父對本報透露,他雖然人不在澳門,但從沒把澳門忘記,因為這是他成長及工作多年的地方,而他毎天都為澳門祈禱,同時亦感謝為他祈禱的好友。
Related Articles
【聖言啟航】升天的召叫 成聖即回家
文:梁展熙 乙年耶穌升天節 在自然科學尚未普及以前,普羅大眾普遍從自己的日常經驗感覺出發,想像世界就是上天下地。先談我們自家的文化。在西周初期,華夏就有〈蓋天說〉,簡言之,就是:「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見《晉書‧卷一十一‧志第一‧天文上》)。中國的創世神話,多少是取靈感自此的。 《舊約》方面,當中體現出來的古以色列民的想像宇宙觀,大致上也是上有穹蒼(天),下有大地。大地之下,是人死後鬼魂虛無地存在的陰府(Sheol)。天外天(heaven of heavens)就是上主雅威的御座所中。
教宗:聖母的靜默是最有表達力的語言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上週五(19日)在愛爾蘭諾克聖母朝聖地升格為特別敬禮聖體和聖母的國際朝聖地發表視頻訊息,提到「有許多家庭,在近一個半世紀的時間裡,把信仰傳遞給自己的子女,帶着每日的艱辛聚集一起,以諾克聖母像為中心誦念玫瑰經」。他又說,「你們是傳教的民族。要牢牢記住,有好多司鐸為成為福傳者離開了他們的土地。我們也不能忘記移民到許多其它地方的眾多平信徒,他們依然保持着他們對諾克聖母的虔誠敬禮」。
印度教會站在最前線援助疫情受害者
(梵蒂岡新聞網訊)全球各地近日的焦點,均投放在印度的新冠疫情上。這是靈醫會印度省會會長埃利卡爾(Baby Ellickall)神父接受《梵蒂岡新聞網》訪問時稱,「疫情數字被低估了。新冠疫情的影響比所說的更為嚴重」。 埃利卡爾神父認為,到目前為止,新冠病毒感染人數有可能比宣布的1900萬要多,每天死亡人數達數千人。「我們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第二波疫情,它使印度陷入絕境」。 新冠疫情的加劇使得原本就不穩定的國家醫療系統癱瘓。在卡納塔克邦班加羅爾服務的埃利卡爾神父講述說,「醫院已不堪重負,沒有空餘的床位,儲存的氧氣和抗病毒的藥物已用完。這第二波疫情有可能在5月15日達到高峰,死亡人數不斷增加」。 面對這種情況,在印度15個邦服務的靈醫會會士及時給予援助。埃利卡爾神父解釋,「我們對新冠疫情的回應,是在危機的兩個層面給予幫助:即醫療援助和人道援助。我們也與其它宗教機構和非政府組織合作在這領域展開全球行動,對許多家庭和村莊來説的確是一個祝福」。 原文連結:梵蒂岡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