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新社訊)馬丁.巴尼(Martin Baani)還是名24歲的修士時,冒著生命危險,在家鄉、從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侵佔的手中,奪回至聖聖體。
現在,他以神父的身份回到自己家鄉的村落,準備透過聖體聖事來服務那裡的人。
在2014年8月6日,巴尼接到一位朋友的電話,指附近的一個村莊已落入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的手中,而他的家鄉卡拉姆萊(Karamlesh)將會是下一個被侵佔的地方。
巴尼立即前往聖堂(San Addai),並帶走聖體,以防聖戰者褻瀆聖體。那天,他與神師泰比神父(Fr. Thabet)和另外三位神父一起駕車前往。
他告訴宗座援助有需要教會基金:「我是最後一人離開卡拉姆萊,我的手中有已祝聖的聖體。」
儘管面對伊斯蘭國的威脅,但巴尼仍然選擇留在伊拉克,而非與家人逃到美國。他繼續在伊拉克庫爾德斯坦(Kurdistan)首府艾爾比勒(Erbil)的聖伯多祿修院讀書。
在2016年9月,巴尼與其餘6名男士一同被祝聖為司鐸。
在晉鐸前幾個月,巴尼告訴基本會,「每天我到訪難民營陪伴(那裡的)家庭。我們是基督徒的難民。伊斯蘭國希望從伊拉克這地方剷除基督宗教,但我已決定留下來。我愛耶穌,我不希望我們的歷史消失。」
(晉鐸)一年後,尼尼微平原在伊斯蘭國控制後得到解放後,巴尼神父決定留在伊拉克的決定,以「為我的子民和我們的教會服務。」
他說:「現在,我很高興能在伊拉克舉行彌撒聖祭。」
援助有需要教會基金目前計劃重建約13,000個基督教家庭,他們的家園全遭伊斯蘭國破壞。
幾星期前,基金會舉辦了一個「橄欖樹儀式」,他們向在巴特拉(Bartella)、卡拉姆萊和克拉克斯(Qaraqosh)的105個基督教家庭送出橄欖植物,作為和平與修和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