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哲學9】究竟「四角對當」是甚麼?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領悟,判斷和推理:它們是我們正在研究的理智的三個運作。上一次我們談到了「歸向心象」的重要性。

我們也說過領悟的果實是概念。但我們從哪裡找到概念呢?我們的頭腦。

當我們在言語中運用概念時,我們稱它為「詞項」(希臘文為horos)。但思考並不止於概念。我們會將一些概念進行比較,追蹤它們的關連。有了概念,我們能作出判斷;將兩個概念進行比較後,我們若看到兩者之間的關連,就會結合而肯定,不然就會分離而否定。當我們在言語中表達判斷時,我們稱它為「命題」。這點我們必須清楚掌握:概念和判斷存在理智內,詞項和命題則存在語言中。判斷需要運用概念,而命題則需要運用詞項。

在《工具論》(希臘文為Organon,亞里士多德將其六篇邏輯學著作收錄在此書中),亞里士多德敘述命題的邏輯。我們要留意一點,當說到「命題」一詞時,我們並不是指所有句子。

「命題是有真假可言的直述(indicative/declarative)語句。所謂語句(sentence)是指文法上表達完整思想的字群,分為四種:直述句、疑問句、命令句,及感嘆句。因為只有直述句可以用「真」或「假」來陳述,而且不是作肯定的形式,就是作否定的形式,所以在邏輯推論中作為前提以及結論的語句,只考慮直述句,而不考慮其他形式的語句。」(李奉儒:《命題》 )一個問題(如「請問現在幾點?」),或一道命令(如「不要偷竊!」),或一句感嘆句(如「真羞恥啊!」)等,因無法判斷其為真或假,所以都不能用來作為命題。」

命題可以細分為定言命題和假言命題。

定言命題的例子是:「我肚子餓。」「他不是壞人。」「你很醜」。假言命題會設有一個處境:「如果下雨,我就不會上學。」

我們一起探討定言命題。定言命題是由主詞,謂詞和聯詞所組成。

在定言命題中,主詞和謂詞在相同的情況下,它會出現四個可能性。情況如下:

「傳統邏輯中有「A」、「I」、「E」、「O」四種普通命題:

A是全稱肯定命題,例如「所有人都是哲學的愛好者」;

I是特稱肯定命題,例如「有些人是哲學的愛好者」;

E是全稱否定命題,例如「所有人都不是哲學的愛好者」;

O是特稱否定命題,例如「有些人不是哲學的愛好者」。

A、I、E、O這四種命題之間的真假關係,在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著作裡有頗為詳盡的討論,構成所謂的「四角對當關係」(The Square of Opposition)。(李奉儒:《命題》 )

這四個定言命題產生了四種關係:

「等差」(subalternates)的關係(或稱「差等」關係),即A和I,E和O的關係。

「矛盾」(contradictories)的關係,即A和O, E和I的關係。

「全對立」(Contraries)的關係,即A和E的關係。

「半對立」(Subcontraries)的關係,即A和I的關係。

亞里士多德以「四角對當」解釋它們的關係(又譯「對立四邊形」、「邏輯方陣」、「四角對當關係」)請細心閱讀本文章的圖片。如果你願意,甚至可以背了它。我們會發現我們的腦海中存在不少邏輯錯誤。我會在下星期繼續進行分析。

 

 

One Reply to “【速食哲學9】究竟「四角對當」是甚麼?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