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哲學5】讀者疑問:哪一種方式?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一位跟蹤此專欄的本地中學學生,他沒有信仰,但提出了一則詢問。我想在開始今次的主題以前先解答他的詢問。他問:「三種認知方式(感官,理性,別人給我們的作證)當中,我應使用那一種方式去證明神/天主/上帝的存在?」

我本來打算在專欄末段的時候才解釋這點,但我想藉着這機會簡略說明這點。答案是:很明顯,我們不能透過直接觀察(這可能有例外,因天主可以直接向任何人顯現);但我們可以使用第二種方式(運用推理)或第三種方式(透過信仰或信任)而得知天主的存在。

使用理性。一些宗教真理或信條(例如:靈魂的存在)不只是因信仰的傳遞或啟示才能知悉。理性能展示天主的存在:蘇格拉底稱祂為至高無上之理性,宇宙秩序的來源;柏拉圖理解祂為最完美的存有;為亞里斯多德,祂是單純理性。聖經上記載,如果一個人觀察他身邊的世界,繼而對它開始進行探究,不久他便會追溯到創造者(例如:智慧篇13:1-9;聖詠集19:1;羅馬書1:20-23)。人不需要只是透過信仰才能認識天主的存在,就如你不需要信仰的幫助下才能知道這篇文章是由某人撰寫或你是由某人生出來的。

使用信仰。但是,原罪玷污了人的理智。為了「使眾人在目前的人類情況下,能毫無困難地、以堅定的確實性並絕無錯誤地認識這些真理」(即天主存在的事實和其它宗教真理或信條),天主選擇直接跟我們說話(閱讀希伯來書1:1)-祂將自己顯示了給我們。而祂所說過的話,藉著聖經和聖傳,託付給教會和藉著它而得以保留,探索其內容和傳承給我們。但這已經是神學了。我們返回哲學吧。

上星期我們提及了三種「世界」,即三種領域:現實,知識和語言。現在我們再探索多一點。

我們發現了我們不能認識「虛無」。如果我們能知道一些事情,這是因為它是存在的。知識是根據存有和現實。我們也能觀察簡單的存有和精密的存有,當中存在不同層次。例如範圍的一頭-一個細胞,和在範圍的另一頭-一個人。

我們也可以說,我們研究的事物的存有越豐富我們便能知道更多有關他/它的一切。例如,在牛和細菌之間,我們能知道更多有關牛的一切,但相比起牛,我們更能知道更多有關人的一切。

另一條問題:事物是否必須在存在的情況下,我們才能知道他/它呢?那虛構的角色哈利波特呢?

很好的問題!首先,我們要先同意一點: 哈利波特真的存在嗎?如果我們同意他不是存在著,那他/它是屬於那一種存在呢?我們稱他為「理性內的存有」(即理性內的產物)。理性內的存有都是存在的,但他們存在於知識的世界內。那現實中的存有和理性內的存有的分別跟我們有甚麼關係?

這條問題是留給你的。對於一個時常跟你談論很多偉大計劃的人,當你叫他拿出一些真憑實據時,他甚麼都不能拿出來,你會對他有甚麼看法?他的計劃全都是理性內的存有。你會跟這種人合作嗎?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