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4. 類比
很明顯在表達天主的奧秘上,人類語言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當應用在天主上時,我們受造物所使用的言語只能掌握部分的意義。原因是,受造物與天主之間的距離是無限的。例如,當我們說「天主是美善的」時,這是一個怎麼樣的意思?當應用到天主上時,我們是否真正地明白「美善」這個詞?
4.1 對類比的需要
為了克服人類語言的限制,並利用它來談及天主和基督信仰的奧秘,最適當的解決方法就是使用類比。類比是,使用有限的語言來描述天主及無限的一種語言方式。
因此,類比在思辦神學中有著一個基本的角色,因為它容許我們以一種使我們語言有意義、不虛構或沒有空洞的方式,來談及天主和神聖的事物。類比是一種使用文字的方式,這在某些條件下,說出一些何謂天主和祂所做的事。
類比的使用文字避免了神學墮進的這兩種錯誤或極端。
- 同音異義(Equivocity,即是相同的文字或表達,但有完全不同的含義。)這個立場說明了我們不能完全地講述天主,因為天主的存在實在太難以形容:祂超越了我們的表達能力;祂超越了我們有意義地講論祂的那股能力。我們所歸因的事或論及有關天主的話,並不意味著我們能夠理解的任何東西。它們只是我們為實際原因而使用的隱喻、圖像和符號。
- 單義性(Univocity,即是同一個文字或表達,完全具有相同的意義。)另一個極端的說法,在於神學述語能被明確地用來談論天主,同時來談論人。同樣的文字基本上意味着,當應用到天主和應用到受造物上。[例如,在說出「天主是好的」和「人類好的」時,兩者之間沒有分別。這是兩者中完全相同的質素及好的強度。]
4.2 類比的依據
語文中的類比是按創世的事實作為依據。因為透過天主的創世工程,受造物能參與天主的存在,令類比是有可能的。因為它們出自天主,受造物與創世者有一些肖似和相似之處。這肖似性或相似性容許我們(在一定限度內)使用生物和創世者共同的語言。要說「天主是好的」與「人是好的」一樣(via positiva – 透過正面的方式),但當我們在天主身上使用「好」這個字時,我們拒絕這個字的限制(via negativa – 透過負面的方式:天主的好與人的好不同),然後將術語的意義擴展到無限(via eminentiae – 透過顯赫的方式:天主本身是善的)。
這就是所謂的analogia entis(存在的類比),因為受造物的存在與天主的存在有相似之處 — 它們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存有。類比的形上學基礎是參與的學說(doctrine of participation)。這學說說,受造物透過創世參與了天主的存在。
4.3 類比的種類
在聖多瑪斯.亞奎納(St Thomas Aquinas)的思想中,類比也被稱為「比例」或「相似」或「相似性」。它通常分為歸因的類比(analogy of attribution)和相稱性的類比(analogy of proportionality)。
- 相稱性的類比是基於一定平例的平等,譬如當我們使用「視覺」這述語來稱呼視力(例如,醫生告訴他有完美的視力)。但這同時可以指心理上的理解(例如,他有一個實際的生活觀念。)
- 當一個術語應用在優先性和依賴性的關係時,便會使用到歸因的類比。在這種類比中,術語原則上或主要地應用到一種東西(稱為最重要或首類比極),並以次要的方式應用到其他的東西(次類似物)。
當該術語是指一個不單在首類比極、還在次類比極中找到的聖善或屬性時,這類比被稱為內在歸因類比。當該術語是指一個不單在首類比極、還在次類比極中找到的聖善或屬性時,這類比被稱為內在歸因類比。例如,當我們說「天主是好的」、「天使是好的」、「聖人是好的」、「善良的人是好的」,在這個例子中,「天主」就是主要的類比。
但當這術語是指只能在最重要類比極而非在次類比極找到的聖善或屬性時,這稱為外在歸因類比。一個經典的例子就是「健康」這個術語。我們會說一個人很健康,但我們也能說某些食品是健康,或一個人的膚色十分健康。然而,正確來說,只有人類才能夠健康。他進食的食物,和他的膚色是「健康」只是按他身體健康作參考。在這個例子中,只有最重要或首類比極具有聖善或屬性。
當聖多瑪斯使用類比來解釋宗教語言的意義,和推翻統一性及模稜兩可性時,他是指內在歸因類比,並確認所有類比極(包括首要及次要的類比極)都具這術語所指的屬性。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內在歸因的類比只適用於表達簡單的完美性(如:真、善、美、存在、原因、位格⋯⋯)的語言。簡單的完美性不受空間、時間和物質的限制。但是內在歸因的類比不適用於我們使用隱喻的擬人語言(去說出、去看、去感覺、去走)的混合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