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訪聖地,覓主蹤 (五)

閑人

喜赴加納婚宴
位於加里肋亞的加納 (Cana) 是一個小鎮,離納匝肋東北約八公里。耶穌和他的母親及門徒曾參與在加納的一個婚禮,在筵席中,酒不夠了。在聖母瑪利亞的請求下,耶穌行了第一個神跡,將水變為酒,為一對新人解決了缺酒的難題。這裡亦是耶穌的門徒納塔乃耳,即巴爾多祿茂的故鄉。

1880年方濟會在這裡的古代教堂遺址上建了教堂,作該村的本堂。而在古老教堂地板下發現了一段三至四世紀猶太會堂的阿刺美文馬賽克文字:「願塔步之子塔爾鴻之子若瑟及他的兒子們,得蒙真福的紀念,他們曾完成了這(馬賽克)地板,願主降福他們」。現在,朝聖夫婦更可預先申請在加納婚宴堂(Cana Wedding Church)內重宣婚約,教堂還有結婚證書供購用,但戒指就要自行準備。我們當中的夫婦,便在神父面前重宣了結婚時的盟誓:「從過去的共同生活中,我已經明瞭婚姻的價值,我如今鄭重向你許諾,以後無論環境順逆,疾病健康,我將永遠愛慕尊重你,終身不渝。」雙方還交換了戒指及接受神父的祝福,場面既温馨又感人。

聖言共享
「第三天,在加里肋亞加納有婚宴,耶穌的母親在那裡;耶穌和他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婚宴。酒缺了,耶穌的母親向他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回答說:女人,這於我和你有什麼關係?我的時刻尚未來到。他的母親給僕役說:他無論吩咐你們什麼,你們就作什麼。在那裡放著六口石缸,是為猶太人的取潔禮用的;每口可容納兩三桶水。耶穌向僕役說:你們把缸灌滿水罷!他們就灌滿了,直到缸口。然後,耶穌給他們說:現在你們舀出來,送給司席!他們便送去了。司席一嘗已變成酒的水─並不知是從那裡來的,舀水的僕役卻知道─司席便叫了新郎來,向他說:人人都先擺上好酒,當客人都喝夠了,纔擺上次等的;你卻把好酒保留到現在。這是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跡,是在加里肋亞加納行的;他顯示了自己的光榮,他的門徒就信從了他」(若2:1-11)。

甘苦與共,挽手前行

結婚是喜樂和慶祝的時刻,在婚紗、鑽戒、美酒、歡呼及浪漫的氣氛中,婚禮往往被打做成童話式一樣,而童話的結束語亦總是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但教宗方濟各就曾在梵蒂岡主持婚姻聖事的彌撒中說道:「婚姻不是一部童話故事!而是一段艱鉅的旅程,困難重重,驚濤駭浪」。是的!從過去二十多年的共同生活中,我已明白婚姻絕不是一條容易走的路。兩人本是牽著手到分開走,甜言蜜語化為惡言咀咒,過往的温馨亦仿似海市蜃樓。不禁歎息為什麽愛竟變成怨、化成恨。大家會歸究於意見分歧、性格不合、生活壓力、枯燥乏味等。難道真是它們摧毀愛和情?發現原來是愛不夠!

聖施禮華這樣勸勉說:「只要我們有一天走在塵世的征途上,痛苦便有一天,這是愛的試金石。我們若對婚姻生活作一番描述的話,那麽可以說是一個銀幣有兩個面。一面是喜樂,知道自己有人愛著,有建立和照顧家庭的願望與熱情,有伉儷之愛,有眼看兒女成人的幸福。另一面卻是痛苦與艱難,歳月剝蝕年華青春;種種煩惱怨憤的誘惑,威脅著性情脾氣;日復一日單調刻板的生活索然寡味等等。正是在這樣的危機中,我們的真愛情才流露出來。正是這種時刻,一個人自我獻身的摯情,才根深而蒂固,才表現出寧死不渝的深邃的真情實愛」《基督剛經過》。教宗方濟各也說過:「耶穌的愛,祝福和聖化夫妻的結合,當夫妻之愛在人性上喪失、破碎和耗盡時,耶穌的愛能夠保持和更新他們的愛,耶穌的愛能恢復夫妻一同行走的喜悅」。

正如聖保祿宗徒的愛的格言:愛是含忍的,慈祥的,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不作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雖然我們無法掌控生活中的遭遇,但卻可以控制自己的行動如何面對。既然是天作之合,更要竭力堅持,且不只用口舌說愛,而要用行動和事實,犠牲小我,以愛相伴,歡樂時讚美主,憂苦時投靠主,在人生的風雨旅程中,繼續挽手前行。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