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jmom.honlam.org
「西滿,我有一件事要告訴你。」 耶穌向同祂吃飯的法利賽人說道。(路加7:40)
西滿說:「師傅,請說吧!」
耶穌隨後指出這位德高敬重的西滿所遺忘的細節:「你沒有給我水洗腳…你沒有給我行口親禮…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路加7:44, 45, 46) 洗腳(尤其客人從旅途歸來)和口親禮是禮貌的舉止。頭上傅油是服從的標記。西滿全然地忽略它們。
聖施禮華在《天主之友》書中寫道:「耶穌察覺到法利賽人沒有向他 行『人』的禮節。」
在成聖的路上,我們需要學習作一位先生或女士。成為先生或女士的意思是在注意小事和細節。
「切勿輕視小事,這些小事決不是無用和不重要的。因為你不斷地在小事上棄絕自己,藉由天主的恩寵,你的意志力將會堅固並強壯,使你首先能克制自己,然後成為領導者,甚至領袖!以你的榜樣、言語、學問和權力去促使推動並吸引別人」(聖施禮華:《道路》第19條)
三國的劉備常告誡孩子道:「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Linda Kaplan Thaler 和 Robin Koval在他們的書中The Power of Small,寫到:「就連小事我們都不著眼,我們怎能被委以重任處理更大的事情呢?」他們指出我們要注意細節:「疏忽小小的細節足以影響數百萬元的廣告或損害一段重要的合作關係。」
但這些都不是新奇的事。不是嗎?早在兩千年前,耶穌不但稱讚注重小事的人,更承諾將天堂賜給他們。「好!善良忠信的僕人,你既在少許事上忠信,我必委派你管理許多大事:進入你主人的福樂吧!」(瑪竇25:23)
如果小事在世界事務上這麼重要,那麼在神修生活上它的角色就更為顯著。
「你真的想成聖嗎?履行每一時刻細微的責任,做你所該做的事,聚精會神地做。」(聖施禮華:《道路》第815條)
那小事在那裡覓得呢?周圍。家中,工作場所,廚房,街上,球場,超市,巴士和聖堂內。
教宗方濟各經常鼓勵我們運用短語建設家庭,如「唔該」、「我可以」、「對不起」和「多謝」。其實,這些短句適用於任何場合。
不管在家,還是在工作場所或社交圈中,我們都知道冷笑和微笑有天淵之別。一刻的不奈煩需要努力制止,但長遠看它的效益立杆見影。古語有云:「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現在能更迅速和有效地完成事情。但不代表我們不用檢查我們所作過的事,如發過的電郵。猶記得在撰寫論文時,論文指導教授發給我的電郵令人印象深刻 (他出版了好幾本書,且被翻譯成不同語言)。每封電郵不單止正面和具鼓勵性,他還確保每封所發出的電郵沒有排字上的錯誤。即使是寫電郵,他也會在每段開首留空兩格(表示新的段落)。
在家或餐廳用餐時,餐前餐後的感謝經只需一片刻的時間。但卻可以成為我們每天福傳的貢獻。我們或許不會有機會在人群前講道,但我們能夠展示什麼是信仰。
當愛存在時,尤其天主的愛臨在一個人身上時,這人就會很注重細節。
「偉大的人靈很注重細微的小事的。」(聖施禮華:《道路》第818條)
著眼生活上的小事使我們緩步前進,且確保自己走在成聖的道途上。進度慢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每次我們都踏出一步。就如中國人的一句話:「不怕慢,就怕停。」
[CAPTION] 米開朗基羅:《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