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偉人的召叫(6)- 與「亂」之爭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jmom.honlam.org

上星期,路透社報道了這則新聞:
「Fumio Sasaki的一房單位簡單樸素,連他朋友也覺得好像一間審問房。他擁有三件衣服,四條褲子,四對襪子和數樣小物件。」
「金錢不是焦點。三十六歲任職編輯的Sasaki很有意識地選擇他的生活模式,跟隨時下在日本越見普及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生活態度。」

Sasaki的生活模式,與處於凌亂下生活的我們相比,形成強烈對比。

對某些人來說,凌亂是出於一種強迫收藏的習性或一念間的購物衝動,一種「或者遲些需要用到它」的意識形態,或出於對物質的眷戀。
為其他人,它是基於延遲,即慣性地將事情押後處理。時間管理專家Cynthia Ewer說:「每一件凌亂的東西背後都標誌著一次選擇上的延誤。」

延遲作決定可以有很多原因。有些情況,它是智德的表現。然而,有些情況是因為恐懼,或懶惰導致。

「明天!有時候這是一種審慎的態度;但很多時候它是失敗者用的副詞。」(聖施禮華:《道路》第251條)

聖施禮華很喜歡重複使用兩個拉丁文字: “hodie et nunc” -今天和現在。他提出只有當下的時刻是真實的,現在-即現正存在(只有現正存在的時刻是真實無誤)。過去已經離我們而去,將來還未來臨 。

有時候我們愚蠢到以為時間是屬於我們的,它為我們所擁有。其實,我們擁有的只是:當下的一刻。「所以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苦足夠一天受的了。」(瑪竇 6:34)

天主召叫我們成為偉人,但成為偉人意味著要活出每一刻的意義。天主邀請我們專注每個時刻,並竭盡所能做好當下之事務。它是抵抗年凌亂的方法之一。

每個人也要找出一套管理自己的方式。一名生活管理專家對於辦公室工作的打理有以下的建議。

「一次了當──每次拿起紙張/文件時,你必須實行進一步的行動,直至它處理完畢。完畢後,隨即把它分類到文件櫃中,或拋棄,循環再用,放進碎紙機(如不需要的話)或給其他人作其它用途。」

「拾起一張紙時,如沒有作出任何動作就放下是浪費時間,所以千萬不要這樣呀。」

那我們如何避免屯積不需要的東西呢?其中一個方式是問自己:「我在接著的十二個月內還會使用它嗎?」「什麼情況會使用到?」如果答案是「不會」,我們便不需要購買它或儲存它。

所以,對所有人而言,在生活中抵抗凌亂是每天的鬥爭。正面的看,是還原秩序的鬥爭,不只在東西或時間上,也在思想和心靈上。

如今這場鬥爭就在今天和現在開始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