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lated Articles
【聖言啟航】欲居先者當殿後 一介小子納如主
文:梁展熙 乙年常年期第廿五主日 本主日的福音主題是直接延續上主日的。上週我們聽到,在《谷》中,伯多祿雖然口中說出「祢是默西亞」,但他顯然只從猶太人的軍事(推翻羅馬帝國外族統治)以及政治(復興猶大民族的達味王朝)意義來理解「默西亞」名銜(當然古時並無政教分離的概念,因此上述元素自然也包含其宗教信仰維度)。在耶穌首次預言真正的「默西亞」要面對的苦難後,伯多祿『警告』耶穌。他這份只要默西亞光榮而拒絕接受受苦的心態,當然被耶穌斥為「撒殫」。本週,耶穌再度向門徒們預言:「人子將被交付於別人手中,被人殺害,但在死後第三天將要復活」。門徒們又是如何反應? 《谷》藉旁述之口總結了他們的反應:「對於這番話,眾門徒並不明白,又不敢詢問」。在耶穌上一次預言默西亞受苦之後,他們其實已先後經歷了〈耶穌顯聖容〉(9:2-13)和〈耶穌治好附魔兒童〉(9:14-29)。但很明顯,門徒們對耶穌身份的理解並無寸進。更嚴重的是,他們「不敢詢問」。這並不叫人意外。畢竟,不久之前,伯多祿便因為不能接受耶穌的教導而警告祂後,被祂當眾罵作「撒殫」。
【心遇聖言】四旬期的選擇:找代罪羔羊或皈依
文:孔維仁神父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當這個世界出現一些問題與狀況的時候,總會責怪一些人:好像大家需要找一名「罪魁禍首」來為新聞中的悲劇而負責。這個罪魁禍首可以是一個人,有時甚至可以一群人。
【神學入門】第四章:人類理智在神學中的角色(四)
文: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8. 能勝任的作神學的哲學 我們必須考慮以下的準則: - 每一個哲學真理,每一個真實和被證明的思想,都能被神學家使用。 - 在神學與所應用的哲學之間,都應該有相似的地方。一個現實主義的哲學是有需要的,即是一種根據人類理性、利用感官的哲學,可以知道現實的世界。 - 它也應該是一個普世性的哲學,以及一個能對精神領域開放的哲學;一個從一開始不否認感官與共同經驗不能察覺的現實的存在 (即它接受感官與共同經驗不能察覺的現實的存在)。它至少應接受一個超越可直接觀察世界的可能性。 - 一些哲學系統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