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訪聖地,覓主蹤 (二)

閑人

艾殷卡陵
聖母獲天使報喜後,便前往艾殷卡陵探望已懷孕六個月的表姐依撒伯爾,並在那裡以一首讚主曲(Magnificat)感謝讚美天主。艾殷卡陵位於耶路撒冷西郊外的一座山城,是耶穌前驅洗者約翰的誕生地,亦是他的父親匝加利亞和母親依撒伯爾的家。現今艾殷卡陵(Ain Karem)有兩座主要的教堂,聖母訪親堂(Church of Visitation)及聖若翰堂(St. John’s Church)。兩座教堂之間的路上,有一個水源充足的水泉,即今日的聖母泉。

紀念聖母往見依撒伯爾事蹟的聖母訪親堂建於山丘上,朝聖者沿著斜坡步行而上。這座聖堂是在十九世紀重建的,有上、下兩層。上層是聖堂的正殿,四週牆上都有關於聖母與救恩史的壁畫,正祭台後方的壁畫更有幾個聖方濟會修士的圖像,代表著他們奉獻此教堂給聖母。下層是一個山洞小堂,裡面保留了一塊大石,相傳依撒伯爾在此避難,為躲避黑落德士兵把嬰孩屠殺,她抱著小若翰奔到一座山丘,石頭便敞開了,把母子二人藏起來,士兵找不到他們才離開了。山洞的末端還有一口井為他們解渴。在聖堂正面對著的圍牆上,刻有多國不同文字的聖母讚主曲。中、英、葡語都不難找,而中文版則是文言文譯本,讀起來略為艱澀。

聖若翰堂是紀念洗者若翰出生的地方,在教堂內左側的祭台下方,有一個小山洞,並寫有:主的前驅在這裡誕生。聖經上記載聖若翰穿駱駝毛衣服,腰束皮帶,食蝗蟲和野蜜,居住在曠野。他宣講叫人悔改的道理,並在約旦河一帶為人施洗,也為耶穌施洗,因此別名洗者若翰。

聖言共享

「瑪利亞就在那幾日起身,急速往山區去,到了猶大的一座城。她進了匝加利亞的家,就給依撒伯爾請安」(路1:39-40)。「依撒伯爾一聽到瑪利亞請安,胎兒就在她的腹中歡躍。依撒伯爾遂充滿了聖神,大聲呼喊說: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你的胎兒也是蒙祝福的。吾主的母親駕臨我這裡,這是我那裡得來的呢?看,你請安的聲音一入我耳,胎兒就在我腹中歡喜踴躍。那信了由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瑪利亞遂說:我的靈魂頌揚上主,我的心神歡躍於天主,我的救主,因為他垂顧了她婢女的卑微,今後萬世萬代都要稱我有福」(路1:41-48)。

「瑪利亞同依撒伯爾住了三個月左右,就回本家去了」(路1:56)。

「他們便來到若翰前對他說:辣彼!曾同你一起在約但河對岸,你給他作證的那位,看,他也施洗;並且眾人都到他那裡去了。若翰回答說:人不能領受甚麼,除非有天上的賞賜。你們自己可以給我作證,我曾說過:我不是默西亞,我只是被派遣作他前驅的,有新娘的是新郎;新郎的朋友,侍立靜聽,一聽得新郎的聲音,就非常喜樂:我的喜樂已滿足了。他應該興盛,我卻應該衰微」(若3:26-30)。

學習榜樣

剛懷有身孕的聖母瑪利亞,不單沒有為自己要成為默西亞母親這大事作什麼準備,反而急速地趕去山區,探望和照顧年紀老邁但同時已懷孕的表姐,關心別人多於自己,當她見到依撒伯爾時,喜樂之情更加歡躍,立時與她一起讚頌上主。反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否效法聖母的服務精神? 在家、在工作場所、在上主置於我們身邊的人中,可能都有許多要我們服務的機會,我們是否只以自己的需要為先,是否放慢腳步去服務他人?聖母瑪利亞已給我們樹立了美絕的榜樣,現在是時候從她身上學習怎樣幫助別人,怎樣關心他們的需要,怎樣温柔地引領他們更親近天主。

洗者若翰的門徒見耶穌也為人施洗,而且吸引了更多人追隨,似乎心有不甘,並替若翰不值,但聖若翰卻向門徒表白對主的忠心,自己不是默西亞,只是被派作他的先鋒;有新娘的是新郎,他只是新郎的朋友,一聽到新郎的聲音,就歡喜滿足;讓上主興盛,自己卻甘願衰微。洗者若翰給我們樹立了另一個完美榜樣,他徹徹底底地以主為尊、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只為迎接基督,引人歸向基督。他的作為不是為建立自己的勢力,也不是為與人攀比,更不是妒忌主耶穌的興旺。他決意忠心為主而活,且甘心喜樂地功成身退。

反省我們作了甚麼,並怎樣作了呢!今後又該如何作呢?我聽到聖施禮華這樣的訓導:「你缺乏性格。你狂妄什麼都有你的一份!你想成為每一碟菜裏的鹽。你不要介意我直說,你根本就不配作鹽:你不能夠忘記自己、不聲不響、好像鹽一樣不惹人注意。你缺乏犠牲的精神。而你的好奇和炫耀的精神卻太充分」(聖施禮華,《道路》,48)。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