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門前老樹長新芽

李志明

《時間都去哪兒了》

已故中國著名女歌手姚貝娜生前最後灌錄的名歌《時間都去哪兒了》紅遍全中國,甚至是港澳台。姚除了歌聲甜美以外,更能把曲詞演繹得扣人心弦。其中,「門前老樹長新芽」一句尤為動人,且發人心省。其實,這句歌詞用來描繪今天澳門教會實況真的恰到好處。

澳門天主教會成立四百四十年,天主教教育的卓越成就更讓大眾津津樂道。公元一五五五年,耶穌會士來澳傳教伊始,已播下學校教育的種子,後來,有專門培育神職人員及大學的聖保祿學院,亦有熱心傳教士於今天崗頂前地辦蒙童識字班。當然,論到正規學校教育的開辦,亦已超過一個世紀。誠如前述,澳門天主教會及澳門天主教教育,就是澳門這棵被號稱天主聖名之城的門前老樹,雖經四百多年風風雨雨,仍然屹立不搖。

《門前老樹長新芽》                                                                                                               

四百多年的澳門天主教會,老樹盤根;一百多年的天主教教學校,樹人滿天下。老樹可乘涼,代代傳承;亦可故步自封,不思進取。觀乎澳門天主教學校這百年老店,一直由神父修女當校長,根據修會或教區精神主持學校一切教務,當中,不乏老而彌堅的校長,一幹就超過三數十載,甚至有接近半世紀的大有人在。

近年,澳門政府透過立法執法大舉介入天主教學校。包括學校校長及中高層人員必須受過教育專業資格的培訓才可以上崗。快要出台的《私立學校通則》 針對校董會的設置及監管校長績效提出更具體嚴格的要求。

一九九一年前,即《教育制度法律》通過前,私立學校擁有無窮的自由,校長即持牌人,自由收費,教學、行政及財政均享有高度自決權。因此,教會學校一直委任神父修女當校長,且沒有公開的規章制度要求校長,包括任免期限、操守及績效等等。

歲月趨人老,高天予神父、何發全神父、潘日明神父、譚志清神父、呂碩基神父、胡子義神父、孔智剛神父、胡意清修女、李秀賢修女、呂綸修女等等許許多多在教會教育崗位終身奉獻的神父修女都退下火線,交棒給接任的神父修女及平信徒。

《兩類新芽:平信徒校長及新學校制度》

時代變了,教會辦學正面臨很多挑戰,其中校董會組成辦法、聘任及續任校長辦法都是前所未見的。現況,教區及修會高齡神職人員仍有不少謹守校長崗位多年,等候上級的退休安排。當然,已有教區及修會先後安排神職人員繼任校長,更有學校樂意讓平信徒繼任校長,相信平信徒接任校長將成為未來澳門天主教會辦學的發展趨勢。

隨著前述政府的介入行政行為越多越複雜亦越制度化,天主教會也許必須建立應對的新制度,首要是完善校董會組織章程及具體操作措施,透過公平、公開、透明的遴選方式聘任才德信仰兼優的校長。當然,亦應該建立校長聘用任期及連任期限制;校長道德操守管理辦法;校長績效管理辦法、免任或解聘辦法等等。

《新主教新風尚》

今年一月月二十三日,教宗委任李斌生主教接任澳門主教區教務。四月十八日,李主教籌組「教區天主教教育委員會」,據號角報報導:「為傳揚天主教全人教育的理念,制定本澳天主教學校在宗教教育、倫理教育及福傳上的方針,並團結所有天主教學校,一同完善上主派遣的育人工作。」李主教擔任委員會主席,委任教區及修會校長,連同教育和相關專家組成。另外,教委會亦特設辦事處,以執行日常的行政及聯絡工作,協助主教處理有關教育範疇的各項事務,該辦事處已於五月投入運作。

《生有時,栽種有時,成長是天主的事》

《時間都去哪兒了》一曲最後一句是「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舊約訓導篇第三章說:「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除栽種的亦有時。」格林多人前書說:「我栽種,阿頗羅澆灌,然而使之生長的,卻是天主」。昨日的新芽,今天可能只剩下滿臉的皺紋。時光飛逝,亦時不我予,那是自然定律。要掌握天主教育發展徵兆,惟盡人事的更迭,至於開花結果,就全然交給天主好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