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博物館將開闢第二入口,分散進場人潮 (梵蒂岡電台訊)梵蒂岡博物館宣布一系列新措施,讓每年數百萬遊客能更輕鬆愉快地進入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館長亞塔(Barbara Jatta)接受訪問時,解釋了新的拓展規劃,包括擴大會議廳、設置一個中型的主題展覽廳、新聘大量管理員、提供導覽人員培訓課程等等。然而,最大的新穎之處莫過於在博物館現有的入口附近開闢一個新入口,直接通往額我略世俗藝術陳列館或者四方庭園。 亞塔館長強調,這一切都考量到如何使遊客們更容易欣賞梵蒂岡博物館內眾多兼具藝術和信仰重大價值的驚人珍品:「我們的博物館也是基督徒信仰與虔誠的見證。如果由於人數限制、空間因素或缺乏組織規劃,而導致一名遊客無法進入館內,是很荒謬的事。」 天主教組織緬甸推動健康計劃,以降低嬰兒和孕產婦死亡率 (梵蒂岡電台訊)天主教非政府組織聖伯理斯扶貧會(St. Bryce Missions)在衝突不斷的緬甸克欽邦服務。在這個以基督徒為多數的地區,嬰兒及孕產婦死亡率居高不下。聖伯理斯扶貧會多年來在那裡推動健康計劃,為孕婦提供住宿,以降低嬰兒及孕產婦的死亡率。 緬甸的嬰兒和孕產婦死亡率,始終在東南亞名列前茅。2014年的統計顯示,該國嬰兒死亡率是千分之62,5歲以下幼兒死亡率高達千分之72。孕產婦死亡的主因包括:產後出血、產痛過久、感染,以及透過優質醫療護理便可預防的各種併發症。
(本報訊)聖則濟利亞(Santa Cecilia)是天主教的音樂主保聖人,教會把每年11月22日定為聖則濟利亞日,很多地方為此舉行彌撒,並演繹紀念這位聖人的作品。嚶鳴合唱團分別於11月4日晚上八時正及11月5日晚上六時正,在聖若瑟修院舉行的兩場音樂會,將特別演唱兩部以聖則濟利亞為題材的作品,除了區師達神父的《聖則濟利亞清唱劇》(Cantata“Sancta Cecilia”),還有古諾(Charles Gounod)的《聖則濟利亞莊嚴彌撒曲》(Messe Solennelle de Sainte Cécile),其中後者將是整套作品在澳門的首演,嚶鳴正傾力為演出進行排練。
文/洛迪古修女(Sister Maria de Guadalupe Rodrigo) 中譯/吳志濠 導彈在下午一時墜下。那時我正準備前往屋頂。主教府面積頗大的,我們在屋頂設有一間小房子專門洗衣服。正當我正要打開屋頂門時,樓下有一位神父叫我,問道: 「修女,您在哪裡?請過來。」 「給我兩分鐘。我要去看看洗衣機,然後過來。」 神父跟我說:「不,不,請先下來。我有些事要告訴你。」 服從何等神聖啊!我關了屋頂的門、行了幾級樓梯後,導彈就降來了。縱使我們已習慣爆炸的威脅-每十五分鐘,三十分鐘…就有一次,爆炸所發出的巨大聲響依然很恐怖,感覺如地震似的。 由於導彈墜落的位置非常接近,發生時我們在大廈三樓窗外能夠看到蠟青和氣車零件被轟到半空中,而且在屋頂你還能找到屍骨殘骸。 神父們隨即到街上幫助傷者。我們將重傷者送到主教座堂內,但其損毀程度並不比主教府輕。眾人都傷痕累累,場面混亂。再者,我們正在尋找我們的寄宿生。(我們在主教府內切有大學生寄宿樓)。此時是下午一點,大學的下課時間,但仍有一位同學未見影蹤。) 場面混亂之際,我發現一名女學生坐在長凳上。她披頭散髮、變色蒼白,我想:「她剛從爆炸的地點到來吧。」我上前看看,她大喊手臂很疼。我跟她說:「你可能有骨折,但只是小問題。我會幫你,現在先扶你起來。」 為了減輕她的痛苦,我脫下她的外衣…然後發現一片金屬插在她的背部-這片金屬刺穿了她的背部!我們把它拔出來(她其實看不到後面有甚麼),並且在極艱辛的情況下找到一輛車送她到醫院。神父立即替她辦告解,外科醫生到達後,把金屬從肺部中取出,救回她的性命。她先前曾因這片金屬而感到呼吸困難,但最終奇跡地獲救了。 我只是說了一個事件,一名受傷者,一宗爆炸案而已。 同一天,在下午時段,數小時之後,主教座堂內的年青人已經聚在一起,齊心協力地收拾禮堂,為稍後的彌撒做好準備(主教座堂因損毀而關閉了數月)。由那天起,來參與彌撒的人倍增。我說的是平日彌撒,非主日彌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