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urelio Porfiri
譯/何紹玲
我認為護教學應是天主教大學的一項選科,燃眉之急是引導天主信徒,如何用有力的論據去捍衛我們的信仰。阿姆斯特朗憑他那些暢銷的書,告訴我們如何去維護我們這公正的信仰。『天主教信仰有聖經引證』(Sophia Institute 出版社, 2015版)是我們正在重温的書,書裏他說:「從聖經找理據在去証明、去維護教義與唯獨聖經,並不能相提並論,後者的意思是指聖經無謬誤。當時猶太人(也可能包括貝洛雅人)的傳統 主要是法利賽主義,他們接受口傳這方式,也即梅瑟在西乃山獲得的口傳托拉,再加上文字托拉。但這基本上和唯獨聖經是有所抵觸的,只有嚴守單一聖經的撒杜塞黨人,堅持這信念,因為他們只接受托拉(聖經最初的五書)。可是他們卻否定公義的人能復活、能再生。」越看他這書,興趣越濃,我感到應該還有空間繼續我未完的訪問。
聖經有什麼論據能支持教會的權力?
宗徒大事錄16:4 (RSV) – 「他們經過各城、把耶路撒冷使徒和長老所定的條規、交給門徒遵守。」聖保祿在耶路撒冷會議上,宣佈了一項權威性的教會決定,後來更記錄在宗徒大事錄15:1-30 ,作為有約束力的法令。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能証明教會的權力呢?當時發生的,並不僅展示『單一聖經』或單一信徒和聖神,而是清清楚楚地展示出這是一個強而有力的教會。『使徒和長老』( 宗徒大事錄15:6)代表着『全教會』( 宗徒大事錄15:22)都集合在這裡 … 有如現今的主教在第二屆梵蒂岡大公會議(1962-65)聚集一起一樣。當時要處理的主要事項是皈依基督信仰的異教徒應否受割禮和遵守所有猶太人的法律。結果教會通過會議決定他們並不需要這樣做,眾參加會議的也充滿信心地宣告:『這做法對聖神、對我們也是好事。』聖靈一直引導着整個過程(參照若望福音16:13 )。
弟茂德前書3:15 … 『這家就是永生天主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基礎。』
真理就是真理,不論實質上或定義上也絕不能錯。既然知道何謂真理,那麼其根基、柱石、護牆、或地基,怎能比真理弱(真相絕對沒可能有詐語、假話、謊言或誤差的成分)!是不可以!就憑最簡單的邏輯和觀察也知是不可能的。溪流怎能比其源頭高;建在基石上的架構絕不能比基石大,否則整個架構也會倒塌;如果大象把人當作根基,站在他膊上,根基一定倒下;摩天大廈的地基一定要坚固,足以承載整座大樓;跨越河流那吊橋的基部必須堅如磐石,才能支撑整條吊橋,要不然橋便會坍塌。因此,如果教會的根基是真理,結論只有一個:教會是無懈可擊的,也絕不會比以它為基的渺小或卑微。
你曾說過:「人們看過耶穌和法利賽人的衝突,便以為祂是徹頭徹尾反對傳統,這絕對是大錯特錯,如細心翻查瑪竇福音15:3-9 和馬爾谷福音 7:8-13,我們便明白祂只譴責迂腐的傳統,非傳統本身。」請詳言。
以下的段落 (如之前的那幾段),是引導我們『好』和真確的傳承,或怎去分辨『好』和劣的傳承:
哥羅森書 2:8 「你們要小心,免得有人以哲學,以虛偽的妄言,按照人的傳授,依據世俗的原理,而不是依據基督,把你們勾引了去。」
哥羅森書2:20-22 「既然你們與基督已同死於世俗的原理,為什麼還如生活在世俗中一樣,受人指點:[21]『不可拿,不可嘗,不可摸,』 [22] (指一切一經使用,便敗壞的東西) 拘泥於人的規定和教訓呢?
得撒洛尼前書2:13「為此,我們不斷地感謝天主,因為你們由我們接受了所聽的天主的言語,並沒有拿它當人的言語,而實在當天主的言語領受了,這言語在你們信者身上發生了效力。」
弟茂德前書 4:1,6-7 「聖神明明地說:在最後的時期,有些人要背棄信德, 聽信欺詐的神和魔鬼的訓言 … [6] 你若拿這些話提醒弟兄們,就是基督耶穌的好僕役,並顯出你在信德和你一向所追隨的好教訓上得到好的教育。[7] 至於凡俗和老婦的無稽的傳說,務要躲避!但要在虔敬上操練自己。」
在聖經中,我們便要看看被提及的是否正確的、宗徒傳承的,還是人們傳承的假傳統。基督教有個錯誤觀念,往往覺得所有關於聖經的傳統都是不好的,是違背聖經的。
三腳凳是指什麼?
天主教不論從聖經或歷史的角度去看,那本有啟發性和完美的聖經,就是由完美的教會、在神聖的指引下編著的,也解讀了真確的教義(宗徒)傳承。這正是天主教教理和基督教教理的分別,唯獨聖經就是最終權力、最完美的聖言,而我常用的論據就是:聖經包括完美的教會和完美的傳承。所以,『單一聖經』會引導我們到教會和傳承。
福音記載耶穌呼籲我們別稱其他人做「父」,因為父只有一個。可是我們叫司鐸為神「父」,是錯的嗎?
當時耶穌只是在教學 (採用了希伯來人那言過其實的方式:參照 – 瑪 19:24,23:24;路6:42,14:26),講的是天主父就是最終權力;祂正訓斥法利賽人心靈上的自豪感 (瑪23:2-10 )。引用這論點的人忽視了這做法將會阻止所有用「父」這字,包括生父。既然成果是如此荒謬,明顯地這說法更不能用絕對意義來解釋。除此之外,耶穌自己也多次用「父」這字(瑪15:4-6;19:5,19, 29;21:31;路16:24,27,30;若 8:56等等)。其他地方也有出現這說法,有時一次,有時兩次;故此,若不是相信這樣做目的是要對耶穌不敬,我們應停止反對稱司鐸為父:
宗徒大事錄7:2 斯德望答說:「諸位仁人弟兄,諸位父老,請聽!當我們的祖先亞巴郎…」
羅馬人書 4:12 「受割損者的父親」
羅馬人書 4:16-17 「…亞巴郎信德的後裔, 因為他是我們眾人的父親, 正如經上所載:『我已立你為萬民之父…』(參照- 斐2:22;)
格林多前書 4:15 「因為你們縱然在基督內有上萬的教師,但為父親的卻不多,因為是我在基督耶穌內藉福音生了你們。」
『真相絕不能有絲毫的偏差,這樣做只會削弱其基石的穩固性。』你是什麼意思呢?
我先前引用弟茂德前書3:15時,也畧畧提過。我們應從邏輯的角度來看事物,真相就如論證,必須穩如其基石。也可引用耶穌說的話:
路加福音 6:47-49 「凡到我跟前,聽了我的道理,而實行的,我要給你們指出,他相似什麼人:他相似一個建築房屋的人,掘地深挖,把基礎立在盤石上,洪水瀑發時,大水沖擊那座房屋,而不能搖動它,因為它建築得好。 但那聽了而不實行的,相似在平地上不打基礎,而建築房屋的人,洪水一沖擊,那房屋立刻傾倒,且破壞的很慘。」
任何地基,不論是實質結構或邏輯論證,也務須有牢固的基礎或磐石或事實或真相。
很多人都覺得,教宗的做法只會阻礙教會齊齊整整地合一。對這說法,你有何見解呢?
我覺得對非天主教徒的基督徒而言,他們都會肯定教宗是位極有影響力的基督信仰領導人或發言人。不過,他們都反對他作為天主教會的最高領導人,因為他們都反對聖教會是單一教會。有人覺得他是一塊絆腳石,也有人享受現今基督徒共同擁有的一切,正如我們天主教徒一樣。好一個『大雜燴』。
【註】英文原文參考2016年4月29日出版之文章《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Dave Armstrong about Proving the Catholic Faith is Biblical (2)–I Owe You An Apology: Defending Catholic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