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na Lam
隨着善牧主日(復活期第四主日)的開始,多個教區都展開不同的活動,推廣聖召。我們每一位已領洗的基督徒,都應該知道「何謂聖召」。然而,很多教友都認為聖召只屬於那些獻身給天主的人;又或者一提到「聖召」,便聯想到「人生大事」,亦即要決定獻身,還是渡婚姻生活。不過,其實每一名已進教的基督徒,都擁有一份走不掉的聖召。
一些基督徒在分享見證時,都不時會說起自己如何感受到天主、如何因為一些經歷和感覺而進教。筆者經常認為,我們經常將重心過份地放於我們自己身上。我們要謹記,我們生活上遇到的一切,都是天主的安排、是天主的召叫。不是我們選擇當基督徒,而是天主選擇了我們成為基督徒。因為天主的慈悲、因為祂先愛了我們,從不計較我們所犯的罪,所以祂首先揀選了我們去跟隨他,我們被揀選,是多麼慶幸、多麼值得感恩的事啊!
在現今的教會中,我們不時都會聽到,基督徒的聖召就要「走出去、向世人傳福音」。但很多人卻偏偏忘記先感恩祂揀選我們,也忘記最好的傳福音方法是「成聖自己」。「成聖自己」是畢生的工作,是一整生需要努力奮鬥的事,但我們連這個「謙卑地成聖自己」的心也沒有的話,我們如何福傳?我們要先「成聖自己」,再以我們虔敬的基督徒生活去「聖化他人」,以平時的生活、以言以行去傳福音。
我們經常聽到,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大學》的「八條目」中,「修身」位居第五,前者還有「四目」,分別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四目」全都是個人學習有得及內在修為的部分,以達致修身,其意為「修養言行」,就必須表現於外在,不僅與人相接,還會產生正面反面各種評價與效應,所以接着出現的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筆者對中國哲學其實沒有認知;不過,筆者認為,我們要「修身」,也就是要先做好自己的本份,這包括不停學習,並要求自己修養德性。
在我們的信仰路上,若我們連自己也管不好、連基本的也做不到,那我們如何真正跟隨基督、如何傳福音?最好的福傳、最好回應天主召叫的方法,並非不停求天主讓我們看見應走哪條路,更不是要有一番所謂的「業績」,絕對不是教了多少慕道班、帶了多少分享、作了多少見證;相反,只要做好一名基督徒份內的事,在小事上增進與天主的關係,以我們的一生去學習如何成聖自己,便已經是我們每名基督徒的聖召。
何謂基督徒的份內事?我們被天主揀選進教、接受洗禮,從而獲得新生命。這個新生命是屬神的生命。我們的職責,就是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上好好照顧這個新生命,以追求心靈的平安。照顧這新生命,不只是單單的守主日、守十誡便是、或「有空才辦告解」;而是重視我們靈魂的需要,好好學習何謂聖事、認識誡命的真諦,在每天的祈禱中學習愛天主,亦因為愛天主而懂得皈依。
說到皈依,教宗方濟各在今屆國際聖召祈禱日的文告中說到,「皈依與聖召是一體兩面,而且在門徒的整個傳教生活中,繼續保持著息息相通的關係。」皈依的第一步,就是我們需要對罪惡的認知、對教理的學習,再認用到我們的生活上,再透過每天的察省檢視自己,並定時為靈魂「洗澡」、辦修和聖事及作神修指導,以獲得更多恩寵。特別在這慈悲禧年,就讓我們透過各種聖事,學習何謂罪、何謂愛,學懂真正的皈依,以回應天主對我們每一個人的召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