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若瑟勞工主保堂
堂區讀經組善會成員
踏入10月,為迎接慈悲禧年的來臨,聖若瑟勞工主保堂率先舉行祈禱會及善會聯誼,使堂區弟兄姊妹更深入認識、了解,建立「家」的團結、溫馨,好讓堂區上下一心同心合力,迎接教區為我們準備慈悲禧年活動。
說起傳教,大多數人總會想起這是神父、修女的責任,教宗方濟各發表的2015年世界傳教節文告一開始就這樣說:「2015年世界傳教節正值度獻身生活者年,進一步激勵我們祈禱和反思。事實上,如果每一名受洗者蒙召在宣講所獲享信仰的同時見證上主耶穌,那麼對度獻身生活者而言也就更是如此。」毫無疑問,那些度獻身生活、追隨基督的人,大概是責無旁貸,肩負起傳教的使命,然而,我們這些領洗後,在滾滾紅塵中生活的平信徒,所承擔的責任又是如何呢?傳教節前夕晚上8時(2015年10月17日),聖若瑟勞工主保堂舉辦「傳教節祈禱晚會」,觀看了一段菲律賓傳教士為街童服務的工作,以及聆聽上主的聖言後,兩位修女及一名平信徒為我們分享了她的傳教經驗。
操著一口流利廣東話的耶穌小姊妹友愛會秀霞小姊妹,她若不提的話,誰也不知她來自台灣:「耶穌外出傳教3年,但之前的30年,他與聖母瑪利亞及聖若瑟一起,在納匝肋生活,就像一般普羅大眾。」小姊妹選擇渡簡樸的生活,當清潔工人,甘心作「小」﹔做平凡的工作,為的是學習卑小自下的耶穌,在貧苦和被忽略的人當中,與主相遇。他們的傳教生活並不是要當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而是在生活中接近人群的神修精神。現在退休的她,閒時會探訪老人院,與他們分享基督的愛。
來自美國的瑪利諾女修會賈秀珊修女:「我修會的神恩就是外出傳教,現在我在學校工作,你知道嗎?美國的天主教學校所有人都是教友,這裡不是……你知道嗎?來慕道班的人很多時都提及他們唸書時認識了一點信仰,因此我有很多傳教的機會!」她邊說邊流露的喜悅神色,正感染著在場的每個人呢!
澳門土生土長的平信徒Florenca在過去數年,因著學校暑假之便,和友人一起到達山西孤兒院服務:「他們是我的最小弟妹!」她這樣說。「究竟誰是福音宣講的首選對象?」答案是明確的,我們可以在福音內找到:貧窮的、弱小者、瀕臨死亡的人;那些常常被藐視、被遺忘的人;那些沒有可報答你的人(參:路14:13-14)過去以幫忙照顧那些被遺棄的孤兒為主,而今年暑假,Florenca以自己所學的專長,為孤兒院的負責人辦活動,讓他們了解兒童的心理,學習如何更妥善照顧。
福傳是多樣化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挑戰與困難,兩名外地異郷人來到澳門,既要克服語言的障礙,也要適應本地的(廣東)文化;澳門人去到祖國山西的山區,也要學習適應當地的生活習慣;在這些過程中,他們不約而同均表示「愛」讓他們堅持下去、「愛」讓他們無所畏懼、「愛」讓他們有力前行、「愛」使他們跨越無論是文化或生活上的種種困難;而祈禱更是獲得力量的巨大泉源,在禱告中交託,信賴上主的帶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