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愛和榜樣需要在生活而非在網路上體驗

專訪聖家學校林淑華修女及何佩儀副校長 葉家祺 澳門聖家學校由玫瑰道明傳教修女所創辦,於一九五八年先開辦托兒所、幼稚園。於一九六三年開設小學,由林瑪利修女為首任校長,聖家學校在新橋地區為當地居民服務,歷經五十多年歷史來春風化雨,作育英才,傳承修會宗旨。 現任校長為林淑華修女,自一九九一年來接任校長一職,歷經二十五年的教育生涯的林修女,見證著澳門在教學工作上一路以來的軌跡。校長與副校長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天主教學校無論過去或現在對澳門的教育貢獻和重要性是不可質疑的。自澳門回歸中國及賭權開放以後,澳門社會和經濟都起了很大的變化,博彩業帶動就業機會及經濟,也影響了家庭生活形態及人的價值觀及行為態度。」 林修女援引去年黎鴻昇主教在致天主教教育機構負責人之公函中,認同「教育在天主教的教會中是一大挑戰,誠然,它是一項複雜的工作,受到社會多方面的衝擊,但教會有承擔的勇氣和應變的能力,並有恆常的希望。」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通諭的背後

梁展熙 上次,我們稍稍回顧了教會社會訓導傳承的沿革、各大社會通諭的主旨,以及《願祢受讚美》與《福音的喜樂》之間的關係。這次,我想談談《願祢受讚美》這份通諭背後的人。的確,像通諭這類篇幅較長的宗座文獻,通常先由專責的宗座部委撰寫各部分的草稿,在參考過神學及其他各領域的專家意見後,再經教宗本人審訂,然後頒行。不過,由於以往資訊沒那麼發達,這些默默耕耘的人都不為人所知。事實上,既然這些人的思想已揉合在《願祢受讚美》中。那麼,我們在認識到這些人的同時,也可更深入地了解這份通諭。

uncategorise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方濟各沙勿略在東方 (32)

文德泉蒙席 著 聖人的聖髑誰屬? 慈幼會陳基慈神父(Pe. Mario Acquistapace, SDB)為慶祝路環聖方濟各小堂五十週年堂慶,把聖人的聖髑帶到那裡去,並有意思把它永遠放在那裡。但收藏超過一世紀的聖若瑟修院則要取回安放。另一方面,澳門耶穌會及紅衣會(主教座堂詠禱司鐸團)亦認為自己才是最終擁有者。 但真正的「業權」誰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