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子汶 下週二(8月15日),普世教會慶祝聖母蒙召升天慶節。自第五世紀開始,慈母教會已暗示了對聖母瑪利亞靈魂與肉身一同蒙召升天的信念。第六世紀,東方教會已普遍隆重慶祝「聖母安眠」慶節。 到了1950年11月1日,教宗庇護十二世頒佈《廣賜恩寵的天主》憲章,正式確立聖母蒙召升天的信理:「無原罪的天主之母,卒世童貞瑪利亞,在完成她的塵世之旅後,靈魂肉身一起被提昇至天國的光榮裡。」(DS 3900-3904) 不少外教徒或新教徒,對聖母升天不時作出質疑。對此,我們需要清楚分辨出,耶穌升天與聖母升天之間的分別。我主耶穌基督升天,是以他天主性的能力,升到天上,抵達他的光榮寶座、坐在天主之右。而聖母升天,正確應為聖母「蒙召」升天,因為她作為人類,她升到天上並非以自己的能力。她升到天上,全因她的至愛聖子及她的淨配的能力,召她升到天上,以致她靈魂與肉身都在光榮的國度裡。
聖言啟航(乙年常年期第廿三主日) 梁展熙 盲聾啞跛等,並非一般人願意過的生活。即便事已至此,現代醫療科技都會盡量幫助他們回到正常人的生活。而上句中的『回到』,是個暗喻,揭示了一個我們未必察覺得到的心態:人要『回到』的,是他本來屬於的地方。言下之意,一個人並不屬於傷殘的狀態,只是在『出外』時意外地、不幸地成了傷殘的。 有些人讀到這裏,會頓感不悅。甚麼盲聾啞跛!應稱他們為傷殘人士!沒錯,由於這種生活確是普羅大眾不希望過的,甚至不希望面對的,委婉語便應運而生。盲,成了視障;聾,成了聽障等。外語甚至有:physically-challenged(軀體備受挑戰的?)、handicapable(殘而不廢?)、differently-abled(有不同能力的?)。 希冀世間不再有傷殘生活,當然不自今日始。在今天的福音選讀中,耶穌就使法讓一位聾啞人士復聽能說(谷7:31-37)。讀經一中也提到上主要使盲人復明、聾者開耳、跛者跳躍(依35:5-6a)。而面對殘障問題,今天神學又出現一個新角度。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jmom.honlam.org Dashrath Manjhi是印度Bihar省一名貧苦勞工。年青時,他離家出走。後來又返回鄉村,結婚,找到工作。他的妻子經常送飯給他。可是,送飯的路途遙遠,必須穿過Gehlour山。一天,她不幸在送飯途中滑倒,身受重傷。最後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