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青少年子女真愛
「為父母的,首要責任便是要令子女感受到真愛,次要便是令他們知道始終也須聽從父母,管教也是出於愛。」
引導青少年成長是一項十分複雜的工程,也常常叫父母非常頭痛。從各方面看來,一些屬於青春期的問題已日益惡化,有調查顯示:青少年自殺、學業成績下滑、藥物濫用、青少年犯罪、絕望感等等現象,情況實在令人擔憂。
問題出在哪裏?縱使大多數父母聲稱自己是真心愛他們的青少年子女,卻不知道如何表達才能令子女們感受到被愛和被接納。
青少年:兒童轉為成人的過度期
1. 青少年是兒童成長中的過度期,很多父母也忽略了他們孩提時的需要:要被愛、要被接納、要被照顧和被關懷。
2. 青少年是這社會最脆弱的一群,最需要的是愛,正確地說,應是感到被愛。不少人形容青少年是最冷漠的一代,他們外表冷漠,卻掩蓋着內心的忿怒與困惑。他們當中,不少是感到自我形象差、不被重視或亳無價值的一羣,這通通也是感受不到真愛和關懷的自然症狀;而冷漠最可怕的後遺症便是情緒低落和反抗命令。
家庭
1. 不論青少年在生活中有多少事令他們分心,始終家對他們是最據影響力的。
2. 為父母的首要責任便是要提供一個充滿愛和快樂的家,因此,至關重要的莫過於雙親的關係。
3. 每個青少年也需要雙親有穩定的婚姻關係、互相尊重、相親相愛和溝通良好。在婚姻關系中,能把感受坦率地拿出來討論…那怕是負面的…是絕對不可或缺的因素。
4. 父母是有責任照顧子女們情緒上的需要,可是這必然的責任卻非雙向,父母絕不能找子女解決情緒上的問題,否則必會傷害他們,與父母的關係也會毀於一旦。
5. 如果父母沒履行身為家中權威的形象,青少年子女必感到不快樂和缺乏安全感,導致走向不良行為模式。
無條件的愛
1. 無條件的愛就是當你愛子女時,不應理會他們的外貌、他們的價值、有沒有任何缺陷或屬什麼行為類型,只有無條件的愛才能摒除一切由怨恨、內疚、恐懼或不安帶來的問題。
2. 「你愛我嗎?」這問題,絕對是盤旋於大多數青少年腦海的問題。他們有如一面鏡子,只懂把愛反射,不會自發;如果有人給他愛,他們才作回應。
集中注意力
1. 只有把注意力集中、全神貫注在青少年子女身上,才能令 他們感受到真愛、自我價值、肯定你們對他們的關注、得 到你們的欣賞和堅定的關心。但集中注意力並不是給與恩惠、送禮物或給與非一般的要求,送出這些可能比較容易,因為不用費太多時間。
2. 要把注意力全集中在子女身上,最佳做法便是撥出時間去 和子女獨處,其間一定要有眼神交流和恰當的身體接觸, 也要特別留意子女的一舉一動,因為可能隱藏着他們對和你們獨處這行動的渴求。
3. 青少年們都有一個盛載情緒的容器,他們的情緒愈正面, 行為愈良好。父母必須讓孩子知道,即使子女有多獨立, 父母也隨時歡迎他們回到身邊,子女便能把那情緒容器重新灌滿。
從父母管教到自我控制
1. 父母應和青少年子女攜手並進,引導他們長大成既獨立又有責任感的法定成年人。不時提醒你的青少年子女這個伙伴關係,而在他們成長時,這關係便會從父母管教,逐漸變成親子信任關係,一切優待或自由,就取決於彼此的信任。
2. 父母的情緒如有過度反應,是會傷害你和你孩子的關係,若這情況真的出現了,當父母的便應說聲對不起和請他們原諒。可是如這情況出現的次數和請他們原諒也頻密的話,這會大大影響他們對你們的觀感。
3. 為了能讓你的孩子繼續發展為正常、有良知和有責任心的成年人,他們必須清楚要為自已的行為負責,承擔後果。後果也必須公平,處決於當時的行為,而非你們當時的感覺。
4. 為準備你的青少年孩子面對將來這非理性的世界,家長一定要教他們好好的思考,叫他們認清現今的社會,對與錯的分別,好讓他們日後能為自己作出有邏輯和有理性的決定,也為自己舖好成為社會能接納的成年人。缺乏這些,青少年便難養成堅強的信德或道德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