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巴西曾是葡萄牙的殖民地,16世紀傳教士相繼抵達巴西也引進足以影響巴西社會的當代文明,後世感念他們的貢獻,紛紛矗立雕像,紀念他們如園丁般的辛勤灌溉。 西元1553年,19歲的西班牙耶穌會傳教士安謝塔(Jose de Anchieta)神父隨葡萄牙航海大軍抵達巴西,1年後協助建立聖保羅市,設立耶穌會中學,對整個巴西歷史、教育和文化,影響深遠,足跡遍及南北,窮畢生精力於傳揚西方宗教。
Day: June 11, 2015
為甚麼要望彌撒?
十個你必要參與彌撒聖祭的理由 Dr Raul Nidoy, STD 1. 參與耶穌在髑髏地的犧牲,作現場重温我們永恆天主那二千多年前,曾改寫歷史的救世奧跡;祂把那驚世最大邪行(殺害天主)演變成史上最偉大的行為 — 通過祂的犧牲死亡、祂的光榮復活 — 祂救贖了世人,把榮耀歸於天主。在彌撒中,我們穿越時空,回到那逾越奧跡。
明愛家居護養舉辦電影分享書,了解臨終關懷
(本報訊)澳門基金會明愛家居護養服務已於2015年5月23日下午二時至六時假明暉護養院禮堂完滿舉辦《臨終關懷──正面看生命電影》分享會,是次活動邀請到加拿大資深兒科、血科及腫瘤科醫生鄔維揚醫生主持。活動參加者踴躍,參與人數約60人,包括不少的長者、家屬、安老服務的社工、護士及個人護理人員等。
利瑪竇中學高三惜別祝福禮
(本報訊)時光似箭,日月如梭,又到了高三學生的畢業時節。澳門利瑪竇中學5月23日為高三應屆準畢業生們舉辦了隆重而溫馨的惜別禮,藉此讓師生抒發互道珍愛、依依惜別。
澳門培聖會舉辦「神職人員與平信徒如何合作福傳」講座
(本報訊)培聖會為回應「獻身生活年」,將於本年六月十四日(星期日)下午三時,在瑪利亞中心(澳門媽閣街22-22A號海安大廈地庫A)舉辦「神職人員與平信徒如何合作福傳」講座。
聖若瑟大學代表團拜訪國家宗教事務局和教育部
(本報訊)5月22日上午,聖若瑟大學校長薛沛德神父率代表團一行六人在北京拜訪了國家宗教事務局,受到陳宗榮副局長(副部級)等官員的熱情接見,並舉行座談。聖大參加這次拜訪活動的還有助理校長楊誠,行政及管理學院院長區如實,心理及教育學院院長高安雅,聖大校友會副主席岳宗斌和副理事長陳桂舜。此次會見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薛沛德校長介紹了天主教會在澳門辦學的悠久歷史、聖大的國際化師生和全英教學特色以及特區政府對大學的支援等情況。楊誠助理校長介紹了聖大近期設立的各項規章制度,它們體現了嚴謹、有序、平等的原則。陳副局長在認真聽取介紹後表示,聖大是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樑,尤其可成為在天主教領域開展交流的橋樑。聖大建校以來取得的成績及平等、和諧、規範的治學理念值得肯定。他說,希望在相互尊重、互不隸屬、互不干涉的原則下,加強國家宗教局與聖大的學術交往和研究合作,並祝願大學越辦越好。
聖雲先會於聖老楞佐堂成立協會
(本報訊)二零一五年五月十七日,聖雲先會於聖老楞佐堂成立協會,在本區回應天主的召叫和社區的需要,服務貧窮和有需要人士。 聖雲先會為其中一個最備受尊重、廣為人知、發展蓬勃、激勵人心的國際平信徒慈善團體。聖雲先會於1833年在法國巴黎創立,並於1845年獲教廷確認為天主教平信徒組織。目前立足於150個國家從事扶貧工作,擁有80萬位會員、130萬位志願者及50,000個協會。每日服務3000萬貧窮人,並於2012年3月獲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ECOSOC)確認為非政府慈善團體。
主教公署通告
委 任 狀 鑑於澳門花地瑪聖母堂堂區主任司鐸何知行神父,由本年六月一日至八月十六日離澳度假,茲委任胡侶圓神父在何神父離澳期間為該堂區署理主任司鐸,直至何神父回澳視事為止。 發自澳門主教公署,並蓋上主教公署公章。 主曆二零一五年五月二十七日。 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黎鴻昇 CHANCERY NOTICE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 June to 16 August of this year, Rev Fr José Angel Castellanos, SVD, Parish Priest of Our Lady of Fatima will be leaving Macau for his holidays. I hereby appoint Rev Fr HO Ngo Lu Vien as Substitute Parish Priest of […]
汾陽教區霍成主教分享中國進行使徒工作點滴
「中國沒有『兩個』教會」 Gianni Valente/梵蒂岡內部通訊 與宗座共融、北京政府承認的山西汾陽教區主教霍成接受採訪指出:教宗本篤十六世給中國天主教徒的信是「來自天上的書」。但在中國,有人立即將其擱置一旁。 八十九歲高齡的中國大陸山西省汾陽教區霍成主教因年邁而聲音微弱,但卻有一顆充滿生命力且激烈跳動的心,為此而令人感動。這位年逾古稀的長者,歷經滄桑。但不同于某些「專家」、記者和樞機的是,他沒有什麼要對教宗指手畫腳,告訴教宗該怎樣處理與中國關係、與北京政府關係的訓導。他只是說,如果見到教宗我只要求他降福我。還可能會像一個孩子那樣「熱淚滿面」。 接受採訪時,八十九歲的老主教向《梵蒂岡內部通訊》講述了天主教會平凡的使徒工作;講述了成人領洗、渴望用新的愛德行動為窮人服務;講述了對政府與聖座對話的期待。主教也介紹了一些個別司鐸繼續無視和封殺教宗本篤十六世給中國天主教徒信的內容和建議。 尊敬的主教,您的復活瞻禮過的怎麼樣? 復活節過的特別愉快。特別的是,任如海神父為信友舉行逾越節三日慶典的學習和禮儀運作,經過培訓的信友對慶典的認識得以加深,我感到很滿意。各堂區共有350名成年人受洗,大部分是教外背景的,大多是年齡在四十歲左右的人。 為什麼一名成年中國人會成為基督徒?又怎樣成為基督徒? 從我們教區而言,主要是通過司鐸、教友們深入街區、村莊等地宣講福音。最初,總是通過與人接觸,而這些人見證了基督之愛改變了他們的生活。這不是宣傳,讓人領洗的不是我們,是上主在感動人心。 有沒有這些新基督徒的特殊事件或者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您嗎? 特別感人的是:在嵐縣,原來沒有信友,通過派遣的神父去,在今年有19位接受了洗禮,我親自主持了禮儀。現在還有十多位慕道者。看到那裡最初沒有聖堂,現在有了,我十分感動。對我來說,這是令人欽佩的。 那麼現在什麼是中國教會的首要行動? 現在中國有很多窮人。是到了為窮人做些具體事的時候了。因為我們是基督徒、這是基督在福音中教導我們的。 您現在是中國教會的「長輩」之一,您經歷了豐富的生活閱歷,也充滿了艱難時刻。是什麼保護了您的信仰? 我是軟弱的人,也是大罪人,之所以保持到現在全賴天主的仁慈。有靈性安慰的時刻,尤其受迫害的時候,想起耶穌的話,能為他受迫害而感到欣慰和有福。 與過去相比,您怎樣評價當前的中國教會?問題仍然一樣嗎? 相對過去,解放後,掃除了中國封建迷信的影響;通過改革開放,與外界的接觸交往,結束了中國閉門自守。揭穿了「宗教是鴉片」的謊言,人們認識了教會的真正面貌。因著以上三點,現在是中國人真正治理中國教會,推動教會發展的時代。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依賴天主的助佑辦好中國教會。 您作為主教一直是與教宗共融的是嗎?您是怎樣獲得任命的、晉牧儀式是怎樣進行的? 我一直與教宗共融。在我祝聖主教的時候,我當著教友的面宣佈,我忠於基督、忠於教會、忠於教宗、忠於我的主教職。本著這個理念,盡自己的牧職。八十年代晚期,由於我們教區的成世光主教回來探親,由他和我聯繫,取得教宗的認可批准。我的祝聖是由中國主教團制定的祝聖程式進行的,所以才得公開。 許多人不斷重複說中國有兩個教會,其中一個是不忠於教宗的,因為屈從於政府。真的是這樣嗎? 中國有兩個教會的說法不正確。中國只有一個教會。說屈服於政府這個說法不正確。有人屈服,可能受到壓力,接受物質的利益;有的為教產的歸還,與政府常常接觸聯繫;真正屈服政府者是少數,而真正堅持信仰的人還是多的。 新基督徒中是不是有人也熱衷、或者捲入了這種地下和官方之間的分裂呢?這是他們關心的事嗎? 我們這裡我沒有發現這個問題。因為事實上,我們這裡沒有分裂。 您的教區沒有「地下」教友嗎? 很少,他們在家裡祈禱,不到堂口去。 為什麼一個主教公開與伯多祿繼承人完全共融的教區還會有「地下」教友呢? 他們與外來的,從其它教區來的司鐸聯繫密切。這些神職人員這樣做,說明他們根本不聽本篤十六世教宗二零零七年給中國天主教徒信中作出的指示。信裡還寫到,每一名司鐸都應該留在自己的教區開展工作。 他們中有人公然抗議或者將教宗本篤十六世的信擱置起來嗎? 我和他們沒有接觸、沒有對話。但就他們的行為方式而言,顯然他們沒有接受、不接受教宗的信。他們繼續像以前一樣到處跑,就像什麼也沒有發生一樣。 那麼您讚賞教宗本篤十六世給中國天主教徒的這封信嗎? 教宗本篤十六對中國的信函是個來自天上的書,是最高指示。很正確。總結了教會的以往,提出了現代應如何回應現實問題。我們不能非議,必須照辦。是中國教會的里程碑文件。照著辦,才有前途,才會前進,違背沒有好處。 您能夠追隨教宗方濟各的訓導嗎?怎樣找到呢? 我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教宗的教導、完全服從教宗的訓導,沒有問題。自從他上任後,他的彌撒講道和訓誨扣人心弦。有如食量,我每天上網閱讀,也給教區的神父傳閱。尤其對他講的「走出去」。我們應該遵從這個道路。「接觸文化」為現在很需要。 他的形象在我們中國教友當中很被尊重和擁戴。中國人民,連同世界人民對教宗都尊重擁戴。他是時代人物,不但引領中國教會,也引領全世界人們,光顧弱小,建立和平。 教宗方濟各多次表示聖座要與中國政府對話、要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您認為現在這樣做是時候嗎? 教宗這樣的措施完全是為了中國教會有更多空間去侍奉好主,也為了我們的牧靈工作。他邁出了第一步,我們中國教友很歡迎,樂觀其成。 與愛國會的關係、主教任命問題,什麼才是應該追隨的標準?哪些方面是應該絕對維護的? 愛國會是政治組織,無權領導教會;當他們試圖強行領導教會時,我們也無責任服從其領導。領導教會的是主教,與羅馬主教共融的主教。至於任命主教問題,我們必須完全擁護教宗任命主教的權柄。無教宗的任命,不委任主教;無教宗的任命,也不接受祝聖。因為,如果我們要做天主教徒,就不能放棄與羅馬主教的共融。至於採取什麼模式,那是教宗同中國政府彼此協商的結果。我們樂於服從協商後給予我們的指示。我們也祈求天主,也盼望祝聖主教與中梵建交的問題得以早日解決。 您認為,政府害怕教會嗎? 總的來說,我不認為是這樣。或許有人刻意助長這種恐懼,或許個別政府官員仍對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波蘭和東歐的巨變耿耿於懷,所以才會不信任。但基督的教會無意讓任何人害怕,無論男女老少。我們尊重國家的法制權利,儘管我們在過去遭到了掌握政權的人的迫害。 有些知識份子堅稱教會會在不久的將來讓中國「皈依」基督信仰。您怎樣看呢? 我不是文化人,對文化人也接觸甚少,無法答覆。 應該怎樣對待那些接受了非法祝聖的主教?您怎樣評判他們的選擇? 對那些未經伯多祿繼承人批准而接受非法祝聖的主教深感痛惜。我為他們祈禱,讓他們早日回歸教會、與教會完全共融。天主寬恕我們,賜予我們寬恕他人的恩寵。 如果今天能見到教宗方濟各,您想對教宗說什麼? 若見到教宗,情緒激動萬分,熱淚滿面。感謝天主讓我能見到他。我是他的僕人,完全與他共融;我們也為他祈禱,也請他降福我們。
鮑思高誕生二百周年 慈幼校友會發起
螺絲山鮑思高銅像設名牌 (澳門日報訊)為慶祝鮑思高誕生二百周年,慈幼校友會發起為螺絲山公園的聖鮑思高銅像建置名牌。建置工作在鮑思高同學聯合會的幹事協調下,於去年底籌劃展開,於二○一五年初書面向民政總署建議,為聖鮑思高銅像建置名牌,以便遊客認識教育家聖鮑思高的底蘊。經多次協調交換意見後,建置工作獲得落實執行,並於五月廿七日完成。 鮑思高神父一八一五年八月十六日出生在離意大利都靈約十六英里的小鎮碧基。鮑思高兩歲喪父,由母親瑪加利大撫養,家境雖然清貧,但他從小就勤奮好學,並立志做神父,準備一輩子獻給青少年。他的求學經歷相當艱苦,一直靠做工作才能完成學業。期間他曾做鐵工、修鞋匠、木工。他從工作中學到的工藝,對日後創辦工藝學校有很大的幫助。一八三五年十月廿五日,鮑思高進了基愛里城的大修院。一八四一年六月五日,總主教法蘭索尼祝聖若望鮑思高為天主的司鐸。鮑思高在杜林城神學院攻讀的時候,目睹許多青年捲在城市生活的罪惡危機裡,青年人沒有人照顧,也沒有康樂活動;尤其是缺乏道德生活的輔導。鮑思高開始接觸那些青年,邀請他們參加聚會,一八四六年,鮑思高帶領他的男孩們遷入杜林城的華道角區,建立了他們安定的家。這小小的家,在今天已發展成一顆大樹——慈幼會的總部。接下來他不斷辦了一所又一所寄宿學校、工藝學校。 一八五九年,鮑思高創立專為照顧青年的慈幼會,一八七二年創立女修會母佑會,一八七五年創立關懷青年的信友團體協進會。一八七八年校友會始見雛形。這些團體繼續以「宗教、理智、仁愛」在青年中實踐鮑思高神父的「預防教育法」。這樣他的事業更加蓬勃地發展起來。今天,慈幼會的事業幾乎遍及全球各國。 今年五月廿八日慈幼會中華會省省會長斐神父與校監孔智剛神父蒞臨主持祝聖禮。當日下午三時,各校友會代表與鮑思高粵華小學校監、校長及師生雲集螺絲山公園的聖鮑思高銅像下,共同參加祝聖禮,並拍照留念。 儀式後一衆往鮑思高粵華小學的葡光校友會會議室享用茶點暢聚。為本地鮑思高學生和校友,送給鮑思高神父二百歲的生日禮物落成劃上完美句號。出席典禮的有鮑思高同學聯合會領導層,慈幼校友會會長黃偉傑、副會長王耀榮伉儷、監事會主席黃德忠、永遠名譽會長鍾景鴻伉儷、指導神師周伯輝校長、慈幼校友會委員張利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