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月前,雷鳴道主教紀念學校19位學生完成有關澳門天主教及媽祖的專題研習,以作為前往台灣探索當地宗教作準備。 7月中旬,雷鳴道師生22人赴台進行台灣天主教、媽祖探索之旅。出發前,學生了解到澳門天主教的發展、聖堂的歷史,及媽祖在澳門的重要地位,結合專題學習讓學生對台灣該文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在本次五天四夜的學習旅程中,分別到達了台南、高雄及屏東等地,參訪了天主教慈幼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後甲聖母之佑堂、鹿耳門天后宮及大天后宮。在參訪慈幼工商的過程中,學生不但認識了慈幼會在台灣的事業,更發現台灣的職業技能學校可以發展到學生的專長,讓學生思考未來的路向。參觀鹿耳門天后宮及大天后宮時,學生體會到台灣人對媽祖文化的重視。在高雄及屏東,學生們參訪了玫瑰聖母殿及萬金聖母聖殿,是全台僅有兩座被教宗封為聖殿及有清朝皇帝聖旨的教堂,兩座聖殿風格各異,歷史悠久,學生從兩座教堂的歷史中發現宗教自由得來不易。
(本報訊)澳門天主教教友協進會在今年的聖週五舉辦了戶外拜苦路,並為因疫情關係未能出席的教友們,安排了網上苦路反思。
文:文祖賢神父譯:吳志濠 聖事的質料和形式 感恩(聖體)聖事是一個多方面的現實。因此,它有不同的名稱,各名稱表達了聖事所蘊藏的不同現實。《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75點說:「這聖事所具有取之不盡的富饒,可由其不同的名稱表達出來,每個名稱展現出此聖事的不同層面。最常見的名稱是:感恩(聖體)聖事,神聖的彌撒,主的晚餐,擘餅,感恩祭,主受難、死亡和復活的紀念,神聖的祭獻,神聖的禮儀,神聖奧跡,至聖聖事,領聖體(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