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教區劉偉傑神父分享晉鐸後於牧民及公教研究的感想(之二)

事奉教區,宣揚公教精神 

葉家祺 

上篇講述劉偉傑神父的牧民感想,本篇將繼續他對公教精神的看法。

 編:你在博士修讀範疇是什麼?

劉神父:我的研究主題是比較馬相伯先生及紐曼樞機。本來我對他們的興趣是因為他們的深度及廣度。他們各自的歷史條件造就了那個時代的奇葩異卉⋯⋯

 

編:是「時勢造英雄」嗎?

劉神父:不是,其實原本不應該有他們的出現。他們所懷抱的思比當代更加超,而超前的原就是因為他們追源溯古的認真。

 

編:超前和傳統之間可以有什麼關係?

劉神父:他們兩個之間對傳統的認識很深。紐曼樞機對教父的研究非常精闢,而且下了很大苦工,那是因為他在牛津大學時已經打好希臘文,拉丁文根底的緣故。馬相伯的歷史根底亦非常好,例如中國教會歷史,景教,甚至耶穌會士的著作等等。他也做過徐家匯的圖書館管理員。兩位對古代教會的認識都有好深的底蘊,因此他們能扎根基礎,前衛思考就有了根據,站得住腳,而且扎實。歷史亦都證明了他們是對的。

 

編:但是兩位一個在東方,另一個在西方,要怎樣把他們拉在一起?

劉神父:他們能夠超越特定時空界限的地方就是他們的天主教(大公)信仰,此其一。其二就是啟示宗教的真實性。大公信仰是一個實體表現來的。但是,她離不開一個更加形上學的範疇-啟事宗教的真理。

 

編:我們應該要怎樣理解這句話呢?

劉神父:紐曼樞機從小到大都相信天主的存在和祂透過聖經的啟示。而馬相伯則在參透四書五經的時候對於天道和受天主教家庭熏陶,相信天主和祂所啟示的事情。馬相伯亦有翻譯過(文言文)福音。他們二人都對聖經啟示有至高無上的,絕對的信奉。他們相信啟示的真理才是改變世界,改造世界,令社會進步或提升人靈的唯一依據。姑勿論他們特定條件歷史因素差異,他們的立論很多都相同,尤其是良心,教育和宗教在社會的作用三大方面。吳經熊先生說得好,人類要超越東西方。這就是啟示宗教的真理。其實一開始我也不曉得,在英國讀了一年研究研究才歸納出他們的中心。他們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

 

編:紐曼樞機及馬相伯的展望是什麼?

劉神父:紐曼樞機就是建立受教育的,理智開明的信徒團體。馬相伯也是一樣,培養理智開明,接受教育,能夠有自學能力的教友,這就是他們的期望。雖然紐曼樞機是一個修會團體的會長,但他們的工作都純粹是牧民為主的,不是特別做學術的。而馬相伯最後協助創立的輔仁大學,目的也是希望訓練公教青年有一個廣闊的視野,能夠接納中西文化,心存公教精神。這是馬相伯提倡的一個廣義的公教精神。

 

編:可否詳細闡述一下馬相伯的公教精神?

劉神父:馬相伯首先強調十戒是救國的一個辦法。而公教精神就是要維護一個啟示宗教的真理。她的真確性是需要有形可見的一個訓導實體去展現。這就是天主教。所以公教精神是包括道德,倫理,亦即十戒的一面;另外一面就是保持信仰正統性。那什麼是倫理和信仰呢?唯一的準繩就是教宗,他不能錯的權就在這裡。人如果相信自己是一切的準繩而沒有由上而來的啟示,這樣就不是公教精神,只是純粹的人道理性主義。紐曼樞機攻擊當時英國已抬頭的自由主義和理性主義,這些主義把宗教約化為人的喜好,是人造出來的,宗教沒有對人有要求的,這是錯誤的。

 
(最後一節下期待續)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