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relio Porfiri
【教宗論聖樂】適當的音樂培育能治癒平庸、膚淺與凡俗
文:文祖賢神父 譯:姚子汶 教宗方濟各上週六(4日)在梵蒂岡接見出席國際聖樂會議的人士時表示,「聖樂的使命是讓我們感悟天主的美善,因此絕不能陷於平庸與膚淺。」國際聖樂會議是由聖座文化委員會和聖座教育部於本月2-4日召開,討論「音樂與教會:《論聖禮中的音樂》訓令(Musicam Sacram)頒布50年來的禮儀與文化」。
澳門教區舉行候洗者甄選禮
(本報訊)澳門教區於3月4日(星期六)下午3時半,在主教座堂舉行候洗者甄選禮,由李斌生主教偕同多位神父主持。來自各堂區參加候洗者甄選禮的弟兄姊妹約130位,濟濟一堂,充滿一片感恩和喜樂的氣氛。
教宗三鐘經: 勤讀《聖經》如滑手機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在四旬期首主日如常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並勉勵眾人多讀《聖經》如滑手機,「勤於閱讀《聖經》,就像我們看手機那樣,這將有助於我們與惡搏鬥,不遠離天主與善的道路。」
【四旬期愛德運動】勞工主保堂發動捐獻 援助南蘇丹難民
四旬期提示我們需要多作實質善工去幫助受苦的兄弟姊妹。教宗方濟各在四旬期文告談及福音中有關「富翁與拉匝祿」的比喻。教宗讓我們在這個有意義的故事中找到啟發:這故事給了我們一把鑰匙,使我們了解自己該做些什麼,以獲得真正的幸福和永遠的生命。
【秘書處通告】統一教區名稱
No. 6 /2017 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 奉教區李斌生主教諭:為統一本教區的名稱使用,今後葡文名稱為 “Diocese de Macau”,中文名稱為「天主教澳門教區」,英文名稱為 “Catholic Diocese of Macau”。
【速食哲學6】為何要看書?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我們還在探討三種領域:現實(自身以外的世界),心智性內容(自身內的感性和思想),和言語(口語和文字)。我們說過,按亞里士多德的解釋,言語源於心智性內容(思想),心智性內容源於現實。
何謂聖樂?淺談李振邦神父著作《教會音樂》
文:姚子汶 教宗方濟各上周接見參與國際聖樂會議的人士,強調聖樂的重要性,因為聖樂能讓人感悟天主的美善,因而不能陷於平庸和膚淺。不過,究竟「何謂聖樂?」
【聖言啟航】謙行天意 愈顯主榮
梁展熙 每年四旬期第二主日的福音選讀,都是「耶穌顯聖容」(The Transfiguration of Jesus)。在今時今日的人來說,這樣的稱謂不易明白,而且似乎掩蓋了其更深一層的意義。容我斗膽提出,更貼切的名稱應該是「耶穌改變形態」(The Metamorphosis of Jesus)。這提議取靈感於「[耶穌]在他們面前變了容貌」一句的動詞:metamorphoō(=改變;轉化)。這個動詞的字根之一是「morphē」(=形狀),使人不其然想起保祿的《致斐理伯人書》中詩歌的一句:「[基督]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2:7)。句中的「形體」,原文就是「morphē」。至於動詞「metamorphoō」,在《新約》中只出現在另外兩處:「你們不可與此世同化,反而應被你們心思的更新所『變化』」(羅12:2)及:「我們眾人以揭開的臉面反映主的光榮的,漸漸地光榮上加光榮,都『變成了』與主同樣的肖像,正如由主,即神在我們內所完成的」(格後3:18)。可以說,耶穌顯示自己光榮,預兆著祂追隨者的轉化。
中非內戰結束 加爾默羅修會保護基督徒和穆斯林
(梵蒂岡電台訊)中非首都班吉國際機場附近的姆波科(M’poko)難民營關閉數週後,在班吉附近的加爾默羅山聖母隱修院避難三年之久的難民也離開了他們的營地,標示著中非內戰的緊張局勢已經結束。2012年末至2013年初,塞雷卡武裝分子和反巴拉卡組織之間曾爆發了血腥衝突。2015年11月教宗方濟各曾牧靈訪問中非首都班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