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5.2 神聖的禮儀 禮儀是教會莊嚴和公開的祈禱。透過耶穌基督給永恆聖父的完美祭獻中,禮儀得到其意義,並以聖體聖事為核心。 * 每一次舉行禮儀都是一個神聖的行動,因為禮儀是基督司祭的行動,也是基督的肢體——教會——的行動;在相同的名字或以程度來說,教會其他的行動不能與禮儀有相同的功效。 * 「在人間的禮儀中,我們預嘗那天上的,參與那在聖城耶路撒冷所舉行的禮儀,我們以旅人的身份向那裏奔發。」(《禮儀》憲章,7-8)
意大利都靈聖鮑思高聖髑被盜
(綜合報道)意大利警方正調查聖若望鮑思高的腦部聖髑失蹤的案件。據報聖人的聖髑上週五(2日)晚上被偷走。慈幼會士當晚發現聖髑失蹤後,立即懇求各方的祈禱。 聖髑位於都靈以東20英里的聖鮑思高大殿,是聖人一小塊腦部的聖髑。調查員指,假裝成信徒的賊人混入教堂後,盜取載有鮑思高腦部聖髑的一個玻璃器皿,然後逃之夭夭。警方其後在當地道路架設路障以緝捕賊人,但目前仍未知道其下落。 大殿負責人奧辛尼神父(Fr. Ezio Orsini)在一封聲明中指,很多人對於所發生的事感到失望,「我們深信若望.鮑思高能觸動(那幹此事的)人心,因為他總會改變他所遇到的年輕人的生活。我們也深信,即使你偷走了若望.鮑思高的聖髑,也不能從我們及所有朝聖者身上奪走若望.鮑思高。」
ALLELUIA – Music by Aurelio Porfiri
Liturgical Mass Sheet
【速食哲學19】甚麼是「較弱」的前提?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現在我們可以去到另一個法則,它關乎「較弱」的前提。那一個前提較弱呢?在邏輯中,特稱較全稱弱,否定前提較肯定前提弱。 第七法則-三段論證的結論,該隨「較弱」的前提: (1)大小兩前提一是肯定,一是否定,結論該是否定式。如:凡動物不是植物,牛是動物,牛不是植物。 (2)大小兩前提,一是全稱句,一是特稱句,結論該是特稱句。如:凡人有理性,有些動物是人,有些動物有理性。
【聖言啟航】三即是一 一即是三
梁展熙 甲年天主聖三節 相信不少人都已聽過一個關於聖奧斯定的故事。話說他有天在海邊散步,看到一個小孩不斷來回,用貝殼把水倒進沙洞中。奧斯定問他在做甚麼,那小孩答說他想把整個海洋都放在洞裏。奧斯定回他說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一個小洞怎也裝不了整個海洋。那小孩卻答道:「你在嘗試做的──以你的小智慧來理解三位一體的奧秘──不也同樣不可能麼?」。 的確,傳統上的教義表述「三位一體」(three persons in one God)是難以理解的。所以早期教會不少人都曾嘗試以較簡單的圖像來闡釋。最簡單的,要算聖博德(St Patrick)的三葉草。稍為豐富點的有聖亞大納削(St Athanasius)的:父是水泉、子是流水、神是喝進口中的水(Ad Serap., 1:19)。甚至連奧斯定,也曾提出以施愛者、愛本身,以及被愛者(lover, love, beloved)來理解聖三的關係(De Trinitate, IX,2,2)。
【聖言心語】天主聖三節主日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若望3:16-18 今天這個節日讓很多神父敬而遠之,因為我們到底該如何使用有意義的詞句描述三位一體這樣抽象的概念呢?雖然我們常說上主是美善的,但無論上主的美善是多麼崇高,我們對於「美善」的理解還是有限的。因此,當我們要討論三個「位格」的含意和相互關係時,就會發現以人類的語言是無法完整表達這樣的概念的。天主是難以用言語形容的,就好像試圖向一位天生全盲的人解釋色彩一樣的困難。儘管我們意識到天主的無限,但日常生活中還是有許多事物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天主的內在,以及觀察到我們和天主之間的聯繫,因為天主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與我們建立關係。 當我們和別人相處時,我們可以從他們的舉止、互動和行為模式,大約知道哪些人是友善的,哪些人是冷酷的。天主在我們眼中是深不可測的,然而我們可以用比喻來說,天主就好比有三個「面具」一樣,三個不同的角色,朝著三個不同的方向。這樣的比喻,不是唯一的解答,而是一個經過努力探索後所得到的領悟。這三個角色分別是聖父、聖子和聖神。
香港鹽田梓朝聖、粉嶺探訪一天遊
(本報訊)澳門天主教朝聖服務協會將於2017年8月12日(星期六),舉辦「香港鹽田梓朝聖+粉嶺探訪一天遊」。 行程包括: 前往香港西貢鹽田梓,在有百多年歷史的聖若瑟堂舉行感恩聖祭;參觀聖人福若瑟神父故居遺址。 是次活動邀請到聖言會的胡侶圓神父同行,並主持感恩聖祭。於西貢品嚐風味海鮮午餐。 午餐後前往粉嶺寶血女修會修院,探望曾在本澳聖德蘭學校服務超過三十年的胡意清修女。
新聞簡訊
「六四事件」28週年 澳港兩地均有悼念活動 (綜合天亞社訊)「六四事件」28週年,香港和澳門均有悼念活動。澳門民主發展聯委會一如以往,在6月4日當晚,於議事亭前舉行燭光集會,現場參與連同圍觀的人士有近200人。 而在香港,支聯會在維園舉行的六四燭光晚會,約有11萬人參與。由香港天主教團體支援中國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天支聯)及方濟會正義和平組當晚亦合辦「民主中國」祈禱會。香港教區夏志誠輔理主教在祈禱會中提醒教友,「作為基督徒,我們首先尋求的不是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度,而是天主的國!」 夏主教表示在過去28年裡,天主的慈愛和恩賜在「在那些以赤子之情愛國愛民的學生身上,在那些憑良知以自己血肉之軀保護學生的北京市民身上,在過百萬冒著風雨頂著炎陽上街的香港人身上,在28年來一直紀念這件事而拒絕遺忘的每一個人身上」。 他又說,從如劉曉波、胡佳、譚作人、劉霞、維權律師等人,看到天主對中華民族的慈愛從未間斷。大家可能沒有相同信仰,不過都體認到上天讓他們在這世代成為中華子女,有一個歷史的意義,「他們選擇,使自己的生命,不只為一己的安穩而活。在他們的慷慨就義之中,他們活出了愛的真諦,喚起了很多人的良知,我相信也包括你和我的良知」。
光啟社董事長丁松筠神父離世 終年75歲
(天亞社訊)台灣廣為人知的耶穌會士「傑瑞叔叔」丁松筠(George Martinson)神父,在領取中華民國身份證前夕離世,享年75歲。 這位光啟社董事長上週三(31日)早上在寢室被發現時,上半身伏在床上,下身跪在地上,相信他是在祈禱中把靈魂交還給天父,完成其侍主生涯,包括在台灣逾半世紀的神職使命工作。 光啟社意大利籍副社長蔡明隆(Emilio Zanetti)神父接受《天亞社》訪問時說,法醫查看遺體後表示,丁神父已經離世兩、三天,需盡快火化。蔡神父難過地說,「丁神父上月27日從大陸談業務合作後,回到他以社為家獨居的光啟社大樓,就沒再看到他身影。」28日仍是假期,他從門口保安人員中得知丁神父回來了,但沒探望一下,「若去了,也許還來得及急救丁神父」。
聖中第五校敬禮聖母活動
(本報訊)今年適逢是花地瑪聖母顯現100週年,天主教澳門教區在5月起便舉行多項敬禮聖母的活動,花地瑪聖母像出遊更是教會每年一度的隆重盛事。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作為教區的一分子,為了讓學生加深對宗教活動及對聖母的認識,並以聖母作為學習榜樣,於本月27日舉辦「聖母像出遊」敬禮活動,藉此讓同學學習聖母的愛德、純潔、謙卑、無私奉獻等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