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者──希望的傳教者 (本報訊)2025年10月19日星期日,澳門教區在天主教牧靈中心(菲藉人士)(將更名為天主教外籍勞工牧民中心)的幫助下慶祝世界移民與難民日,彌撒在聖保祿學校禮堂舉行,由李斌生主教主禮,天主教外籍勞工牧民中心主任Raymund Gaspar神父以及一眾神父共祭。這場慶典旨在提高大眾對澳門及全球移民所面臨挑戰的關注,從而促進對他們的團結與同情。
主教盃2025乒乓球團體賽圓滿舉行 青年以運動連繫信仰與友誼
由天主教澳門教區青年委員會主辦的「主教盃2025乒乓球團體賽」於10月11日(星期六)假青洲聖若瑟教區中學第六校室內運動場圓滿舉行。開幕禮於早上十時三十分舉行,開幕禮由澳門教區首牧李斌生主教主持,出席嘉賓包括: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行政總監葉永強先生、聖若瑟大學農韻淇副校長、聖若瑟教區中學第六校喬樹勇校長及澳門基督教新生命團契S.Y.部落譚國輝主任,共同為青年打氣,見證信仰與運動結合的美好時刻。
教宗:新冊封的聖人是希望與愛的光輝標記
在冊封新聖人後的第二天,10月20日,教宗接見了專程從世界各地來到梵蒂岡參與封聖大典的信眾。教宗敦促大家效法這些聖人的芳表,以實現亞美尼亞的和解、委內瑞拉的團結,讓所有人都能享有尊嚴。
【開啟你的聖經】(七)-亞毛斯與阿瑪責雅(亞毛斯 7:10–17):先知預言的權威
文:李愛德神父, SCJ 1. 貝特耳的對峙 在《亞毛斯》7:10–17中,我們目睹了先知亞毛斯與貝特耳的司祭阿瑪責雅之間的激烈衝突。阿瑪責雅以王室官員的身份,向以色列王雅洛貝罕二世指控亞毛斯圖謀叛亂: 「亞毛斯在以色列家中圖謀背叛你,國家不能再容受他的一切言論。」(亞 7:10) 阿瑪責雅的反應揭示了先知真理與體制權力之間的張力。亞毛斯——一位來自猶大的牧羊人——被視為北國政治與宗教體制的威脅。這一事件闡明了一個聖經的核心原則:先知的使命超越君王與司祭的權威,為天主的公義和慈悲而發言。
【心遇聖言】謙卑的心
文:杜亮神父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丙年) 本週日的讀經提醒我們:天主察看人心。祂傾聽謙卑者的呼求,為正義發聲。祂不棄絕貧窮弱小者,反而眷顧信靠祂的人。本週日更向我們彰顯驕傲與謙卑的差異:謙卑意味著認清自己在天主與他人間的真實位置,遠離傲慢,並勇於承認過失。
【追尋信仰之路】-神父信箱:為什麼修士需要學習
親愛的L神父: 我明白我們需要神父。許多年輕男孩渴望進入修院,但一些人對學術要求及修士接受執事聖秩前必須完成的長期學習感到畏懼。為什麼修院堅持要求入學考試、面試,以及繁重的學術學習、考試和測試?為什麼不僅僅接納那些祈禱虔誠、熱愛天主的人呢?難道靈性就足夠了嗎? 起初,我想選擇沉默,但因為許多人在詢問,讓我向您敞開心扉,請您為我們解釋這些建議。希望能夠得到您的指導,讓我們更深入理解修院的培育過程及其重要性。 芬娜
【掌鑰使者】動盪的教宗任期:維吉利烏斯及柏拉奇一世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維吉利烏斯(Vigilius,又譯維奇) (公元537年3月29日 – 555年6月7日) 我們已知道教宗西爾物留(Pope Silverius)如何失去教宗之位,並由皇后狄奧多拉(Empress Theodora)所支持的維吉利烏斯取而代之。儘管他上任的方式備受爭議,但他仍成為第59任羅馬教宗。他也是首位由拜占庭皇帝任命的教宗,因此被視為首位「拜占庭教宗」(Byzantine pope)。維吉利烏斯具有野心,他的教宗任期充滿動盪,深陷西方的哥德人及東方拜占庭人之間的衝突。他的繼任人也繼承了他所遺留滿載動盪的遺產。
【新約見証人】貝特匝達的癱者
文 : 甘天霖神父 Jijo Kandamkulathy, CMF 聖母聖心愛子會 翻譯 :吳志濠 他已經不知多久停止計算年數了。起初,他還在數著──一年、兩年、五年、十年。但過了一段時間,數字逐漸模糊,他反而更聚焦在四肢的酸痛與床子周圍積聚的塵埃上。「三十八個年頭已經過去了。」他這樣告訴陌生人。三十八年的等待、觀望和期盼,以及被眾人的忽略。
【好書推薦】颱風樺加沙帶給我的靈修體悟
文:張麗瑩修女 前些時候,我與義工朋友一同前往聖老愣佐堂舉辦書展福傳活動。在颱風來臨前的幾天,澳門已經開始出現陣雨。那個主日,我們懷著平常心,準備面對風雨帶來的不便。當我們抵達教堂服務時,回應教友的詢問和信仰挑戰,豐富了我們的福傳經驗。
「來,看看吧」:薩邦的傳教之旅
文:李愛德神父, SCJ 1.渴望得以實現 二十年來,奧里薩邦的呼喚始終迴盪在我傳教士的心中。我最初是透過新聞報導得知這片區域,報導詳述了極端主義團體對基督徒的迫害。那些為信仰承受折磨的部落少數族群故事,深深觸動了我內心深處。儘管二十年前我已被派往印度教區,但天主的旨意引領我轉往阿根廷,繼而來到中國澳門,始終未能踏足印度。然而,那份渴望有朝一日前往奧里薩的念想,從未在我心中消逝。 這個契機出現在2019年,當時我的朋友馬竇神父(Mathews Vandassary,SCJ)——曾在我們澳門傳教初期與我們並肩服務——被派往奧里薩邦,和兩位執事在印度最貧困的省份之一建立耶穌聖心司鐸會的據點。與此同時,我擔任靈修指導的納匝肋瑪利亞小姊妹會正尋求拓展修會的新據點。由於三位姊妹是印度籍,我便詢問馬竇神父小姊妹在印度建立團體的可能性。我們親暱稱呼的馬竇神父毫不猶豫地引用耶穌對洗者若翰門徒的話回應:「你們來看看吧。」 於是,我與保麗修女(Sister Pauly) 一同踏上了這趟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