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新聞簡訊

聖座新聞室:聖座與中國沒有任何「即將」簽署的協議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新聞室主任伯克(Greg Burke)3月29日接受記者提問,針對聖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協議作出了以下的聲明: 「我可以證實,聖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並不存在任何『即將』簽署的協議。我也要強調,教宗方濟各與他的合作者在中國問題上持續保持聯繫,陪伴著當前的對話進程。」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陸續撤離東古塔 叛軍監獄秘密曝光

(亞洲通訊社訊)隨著東部古塔的淪陷,一個在大馬士革附近的叛軍基地,被政府軍包圍多年,第一批細節關於暴力和虐待,被叛軍聖戰組織在控制該地區時所犯下的行為被披露。 這些組織之一是軍隊伊斯蘭(Jaysh al-Islam),仍然持有許多人在杜馬(Douma)地區的臨時監獄中,其中包括婦女和兒童。這些囚犯是東部格魯塔(Eastern Grouta)居民的禁忌話題,因為擔心可能會遭到報復。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平安:從內在打破因懼怕而緊閉的門

文 :梁展熙 乙年復活期第二主日 今天是復活節八日慶期的最後一日。儘管基督的死而復活空前絕後,但既然人間歷史尚未走到盡頭,那麼仍活在此世的基督徒,就要學習繼續生活在這時間長度無人知曉的夾縫中。這夾縫來自一個矛盾(tension):一方面,基督國度已開始在人世間臨現;但另一方面,只有在人世終束之時,基督國度才會圓滿臨現。究竟基督徒該如何在這樣的處境下生活?今天的讀經應當有些啟迪。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哲學】(58)懷疑是明智的選擇嗎?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西方哲學始於公元前第五世紀的希臘思想家。我們探討過,哲學是從問「為甚麼」開始,而這是當時希臘思想家之辯論:「為甚麼」,或事物的起因或原因,稱為arche。 討論持續之際,一群不太熱衷於尋找真理但致力於修辭或討論的藝術的人開始崛起,其目的是說服他人成就個人的野心。由此可見,我們見到政治正確的語言並不是在我們的年代才誕生,亦非後真相時代的產物。哲學和神學界的錯誤在歷史上不斷重演。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復活期第二主日(乙)

文: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聖若望福音20:19-31 復活節後的第一個主日,要強調的是復活耶穌的臨在和力量。復活的耶穌現在仍繼續和我們這些相信他的人生活在一起。死而復活的耶穌,被賦予相同的權力。「許多耶路撒冷四周城市的人,抬著病人和被邪魔所纏擾的人,齊集而來,他們都得了痊癒。」這是耶穌還活著的真實見證,持續著治癒的工作,讓門徒們奉靠上主的名行事。門徒們也宣講耶穌是救主的訊息,並邀請民眾加入他們的行列。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的信仰生活雖然沒有發生劇烈的變化,透過教會團體,我們漸漸地認識耶穌,進入到祂的真理和生命中,然而,今天的福音帶領我們回到初期教會,回到門徒們還未充分理解到被釘死埋葬的耶穌已經復活的時代。福音的一開始,門徒們因為害怕猶太人,聚集在一起,門窗緊閉。突然間,他們認為早已死亡的耶穌站在他們中間說:「願你們平安!」接著門徒們被派遣任務、賦予使命。你我身為耶穌的追隨者,同樣地也被賦予使命成為傳教士。門徒最重要的任務是「赦免」,使世人跟天主和好,修補破裂的關係,並能在祂內合而為一。雖然「和好聖事」赦罪的起源可以被追溯到今天的福音,但這裡所提到的赦免是超越法律效力,宣告一個人不再有罪的行為,是每一個基督徒團體和成員都可以行使的工作。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2018年李斌生主教復活節文告 「願光榮復活的基督 以祂的真光驅散我們心靈的黑暗」

四旬期將完結之際,我們特別經歷了一個充滿恩寵的時刻,就是「奉獻廿四小時給天主」的活動:教宗邀請了普世教會的信友在朝拜聖體的時間內領受修和聖事。今年的敬禮是教宗在聖詠集「你以寬恕為懷」中得到啟發(聖詠130:4),在3月9日星期五至3月10日星期六舉行,讓我們都有機會去朝拜聖體,感受那修和的時刻,並獲得啟發:藉著寬恕及修和,能為我們驅除黑暗,並燃點心中「新光」。(《羅馬彌撒經書》復活前夕燭光禮) 記得去年我在聖誕文告中提及今年的牧民方向,推動教區以「『慈悲的文化:青少年和家庭的修和與共融』為方針,具體的邀請青少年和他們的家人參與策劃、研討等活動,共同開始推動在家庭中的慈悲、仁愛和喜樂的文化。」(2017年聖誕節文告)我們亟需要慈悲文化,帶領青少年和家庭進行修和及共融。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拍攝《受難曲》的見證與皈依 痛苦時想起自己的罪 男主角:「每當我們犯罪,就是背叛耶穌。」

文:姚子汶 2004年的 《受難曲》(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記述耶穌生命中最後12小時的受難記載。由於片中迫真及血腥的受難場面,一度引起極大爭議。 這套由米路吉遜(Mel Gibson)執導的史詩式福音電影,共斥資逾六億美元。他本身是名天主教徒,完成《受難曲》更是這位金像獎導演的畢生夢想。 米路吉遜曾表示,希望藉著這部電影能夠激勵大家的思想,令不同宗教信仰的觀眾反省:「最終希望電影給予大家鼓勵的信息。耶穌的犧牲能喚醒容忍、愛和寬恕,這些都是現今世界所需要的……這是一部關於信心、希望和愛的電影。」他為了這部電影,更花了12年時間研究聖經;他亦坦言在研究的過程中,信仰曾被動搖,又明白了痛苦、寬恕和救贖的真正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