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新聞網)阿根廷參議院8月8日對自願中斷妊娠的法律提案進行了表決,38票反對,31票贊成。這個結果再次重申墮胎是非法行為。雖然反對和贊成墮胎的票數相差並不多,卻為該國在墮胎問題上的立場至關重要。 當地教會在參議院表決前夕呼籲政界人士保護生命,幫助那些處於孤獨和困境中的母親採取積極措施,教會也在不同的城市舉行以促進生命為意向的彌撒聖祭。無疑,教會的聲音對參議院的表決結果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意大利各教區抵羅馬朝聖 意大利主教團主席邀請青年:當教會的酵母
(梵蒂岡新聞網訊)意大利各教區七萬名青年前來羅馬朝聖的活動,並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主日彌撒中圓滿結束。彌撒由意大利主教團主席、佩魯奇塔德拉皮耶韋總主教瓜爾蒂耶羅.巴塞蒂(Gualtiero Bassetti)樞機主禮,120位主教共祭。 巴塞蒂樞機在彌撒時,強調行走和接納的重要性,並邀請青年做「我們教會和社會的希望酵母。這是一個美麗的子民,奇妙教會的一個化身。」樞機解釋,朝聖是我們感謝上主最美好的方式,我們為了生命,為了年輕的特殊狀態而感謝天主,即使很多參加者承受着背包的重量、旅途的疲勞和炎熱的天氣,會懷疑自己能否做到,值不值得繼續走下去。
教宗三鐘經:不作惡固然很好,但不行善就是壞事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上主日(12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了誦念三鐘經活動,向在場七萬名前來羅馬朝聖、最後齊聚在廣場前的意大利青年發表了講話。教宗勉勵他們做行善的主角,不要認為自己不作惡就可心安理得了,因為若每個人原可行善卻未行之,那他就有過錯了。 教宗指出,我們在聖洗聖事中作出兩項承諾,即棄絕惡而歸向善。這就是說,成為一個好基督徒不僅不可做惡,也應行善,正如聖保祿宗徒告誡厄弗所基督徒的那句話:「你們要彼此相待,要良善,要仁慈,互相寬恕,如同天主在基督內寬恕了你們一樣(弗4:32)。」
秘魯耶穌會神父卡洛斯.里瓦維茨遇害
(梵蒂岡新聞網)西班牙耶穌會士卡洛斯.里瓦維茨.蒙特斯(Carlos Riudavets Montes)神父在秘魯遇害,令人震驚。耶穌會秘魯省會就事件發表聲明,表示感到困惑和悲痛。 里瓦維茨神父今年73歲,在該地區服務了38年。事發秘魯時間上週五(10日)上午,里瓦維茨神父的屍體在巴瓜省巴倫廷薩萊吉公學(Colegio Valentín Salegui)的住所內被發現,屍體上留下了被毆打的痕跡。
從眾
文: 容偉源 有一個北歐人說澳門的冬天比北歐更難抵受。近日的陰濕冷,弄得我要在美好的假期中在家跟流感大搏鬥。在室內外的一片沉鬰之中,最適宜以筆解悶。 在丹麥這文明的國度裡,一小鎮內有一位受人敬重的幼稚園男教師。雖然他為人含蓄,但也有一群如大細路的朋友為伴,一起打臘、跳湖、喝酒。跟其中一位深交更像一家人般互相看待。他早上回校時,小朋友總是四處埋伏,等他踏進校門即發動攻勢。而他也扮猩猩去反擊,這種樂透的時光,本來可持續在園內享有。
好天主,祢永遠是極好
文:黃月明 極好的天主,祢真好,好到無法形容,好到天下再無,祢真好到極,祢真萬萬美善! 無論我有多少缺點,祢都不怪我!只要我稍有做好,只要我愛祢,祢就不會判我不好,反當我好! 無論我有何錯,祢都不怪我,只要我稍有做好,祢就當我好!
婦女楷模——聖莫尼加(二) 婆媳關係——德行導引皈依
文:鄭桂好 澳門婚姻家庭與生命委員會 上次在聖莫尼加的婚姻關係中,提到她丈夫巴特利的脾氣十分暴戾,他這份脾性不是天賦,而是從他母親身上學來的。從這裡可以聯想到莫尼加婚後,她與婆婆相處存在著一定的難度。現在我們一起看看聖莫尼加,她怎樣以她的德行轉化人心。
【速食哲學】(77)宗教掀起戰爭嗎?
文:文祖賢神父 譯:吳志濠 我有一位朋友,他每天都會閱讀聖經,但他不願意加入任何宗教。他跟我說:「宗教掀起戰爭。」 在他的寫作《信仰的終結》中,美國作家和哲學家山姆.哈里斯(Sam Harris)聲稱,有組織的宗教是「我們歷史中最常見的暴力來源」。英國演化生物學家和無神論者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則認為,宗教是導致歷史上諸多暴力和戰爭的罪魁禍首。約翰.連儂似乎也有同樣的信念。在其名曲中(Imagine),他寫道:「我在想像,如果世界上沒有天堂會怎樣?如果你試著想像,其實並不難。沒有天堂,也沒有地獄。頭頂上只有一片藍天。想像一下,如果每個人都活在當下,世界會是如何?想想看,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國家會怎樣?其實這是有可能的。這樣就不用打仗,也不會有無辜的生命死去。如果世界上沒有宗教呢?想像看看,這個世界就真的和平了。」 這就是我們想要的:和平。但廢除宗教就是答案嗎?
天鴿——和平及智慧
文:德蘭 2017年8月23日「天鴿」颱風來襲,為所有當時身處澳門的居民或遊客帶來驚恐的一日。接連幾天清掃滿目瘡痍的街道,停水停電的生活,排隊輪水、輪飯盒的經驗,相信大家仍歷歷在目。一年過後,與朋友談起天鴿,朋友回想去年看到外面招牌、窗花及大型垃圾滿天飛,不久家裡的玻璃逐片爆開,自己匆忙抱著小孩躲進廁所,談到此朋友已忍不住淚水直留。另一個朋友是政府前線人員,他提到自己連續工作了好幾天,災難現場情緒低迷,自己不忍心之餘,更擔心家人的安危,他說自己永遠都記得,回家見到家人及孩子,大家抱頭痛哭的畫面。「天鴿」對每個人或每個家庭帶來的經驗不同,產生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儘管事情已過去近一年,但如果沒有療癒內在恐懼及失控的經驗,負面的情緒仍可能繼續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羅馬宗座聖十字架大學傳播學院教授訪澳港 文杜撒神父: 教會傳播學是一門重要的學問
(本報訊)來自羅馬宗座聖十字架大學(Pontifical University of the Holy Cross)傳播學院教授克里斯頓.文杜撒神父(Fr Cristian Mendoza)上週日至四到訪澳門和香港,推廣有關聖十字架大學的籌款計劃,以及其大學傳播學院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