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疫情過後,需要以新的眼光看待現實 (梵蒂岡新聞網訊)宗座科學院和宗座社會科學院副秘書長維加諾(Dario Edoardo Viganò)蒙席新近出版一本名為《視野:心之門,在記憶與現實之間的新現實主義》(Lo sguardo: porta del cuore. Il neorealismo tra memoria e attualità)的新書,在新書中全文刊載了他對教宗的一次採訪内容,談及電影藝術與新現實主義,強調在影像中保存記憶的重要性。
國際 World
教宗三鐘經 勿從忙碌的工作過渡到忙碌的假期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上主日(18日)帶領信友誦念三鐘經活動,邀請眾人反思如何善度假期,並建議各人要學會暫停「日程表中瘋狂的奔跑,學會關閉手機來與上主對話,不要被自己和要做的事情所佔據,而要留意他人的創傷。」教宗亦提到休息、默觀和同情間的關係,它們均能構建「心靈生態」。
一生為國家的和平事業努力不懈 剛果帕西尼亞樞機安息主懷
(梵蒂岡新聞網訊)剛果民主共和國金沙薩總教區總主教安邦戈(Fridolin Ambongo Besungu)樞機在其推特發表訃聞:金沙薩榮休總主教帕西尼亞(Laurent Monsengwo Pasinya)樞機上主日(11日)在法國凡爾賽辭世,魂歸天鄉。安邦戈樞機寫道,「我深感悲痛地向基督徒團體和所有的善心人士宣布帕西尼亞樞機」已蒙天主召叫,魂歸天鄉。他畢生為建設「一個更公正的世界」而為世人所熟知。帕西尼亞樞機的遺體將被運回祖國,安葬在金沙薩主教座堂内。
海洋主日文告 聖座:保護海員的權利,尊重他們的尊嚴
(梵蒂岡新聞網訊)今年基督信仰教會將於本主日(7月11日)舉行「海洋主日」,聖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發表文告,強調全球受新冠疫情影響,但海員工作並沒有停止,強調他們也需要得到各界的尊重。
羅馬宗座聖赦院法令
Prot. N. 757/21/1 法 令 宗座聖赦院為增進信友的虔敬,並為人靈的得救,憑藉蒙天主召選的教宗方濟各所授予之權柄,應允平信徒及家庭和生命部部長──羅馬天主教凱文・若瑟・法雷爾樞機的請求,在教宗欽定為首屆世界祖父母和長者日的7 月第四主日,依照慣常的條件〔領受修和聖事、在彌撒中恭領聖體,並為教宗的意向祈禱〕,惠然自教會天上的寶庫,頒賜全大赦予基於真心懺悔和愛德,於2021年7月25日、首屆世界祖父母和長者日,親自參與教宗在梵蒂岡宗座大殿內主持的隆重典禮,或世界各地舉行的相關儀式;本大赦亦可讓予煉獄的靈魂。 本聖赦院於同日亦頒賜全大赦予那些以親臨或虛擬方式,奉獻時間去悉心探望他們有需要或有困難 (如患病、被遺棄、殘障或類似狀況) 的年長弟兄姊妹們的眾信友。 因重大理由無法出門參禮的患病長者,以及所有因重大理由不能外出者,若決意擺脫一切罪惡及盡快滿全以上三個慣常條件,在心靈上共襄盛舉,尤其透過電視或電台,以及新的社交媒體方式傳播教宗的致詞和慶典,藉此參與這世界祖父母和長者日的神聖儀式,將自己的祈禱和生活上的困苦,奉獻給慈悲的天主,亦能獲得全大赦。 因此,為使信眾藉著教會天國的鑰匙更容易且遵循牧民愛德的需求領受到天主的寬恕,本聖赦院懇請賦予聽告解權力的司鐸們,以慷慨的精神隨時施行修和聖事。 本法令對首屆祖父母及長者日具有效力,與此法令相牴觸之任何措施,一概無效。 於羅馬宗座聖赦院主曆2021年5月13日耶穌升天節 聖赦院院長──皮亞琴扎樞機(Mauro Card. Piacenza) 副院長──克尼基爾(Krzysztof Nykiel) (台灣地區主教團與香港教區合譯)
恐怖分子來襲 傳道員冒死保護堂區「寶藏」
翻譯及整合:周嘉穎 非洲國家莫桑比克(Mozambique)城鎮帕爾馬(Palma)今年三月遭恐怖分子襲擊,槍擊和爆炸聲不斷,人們慌忙逃跑,但聖本篤堂的傳道員瑪迪卡(Paulo Agostinho Matica)卻選擇躲在堂區,冒性命危險保護他眼中非常珍貴的堂區登記冊。當中記載了堂區的婚禮和領洗紀錄,是帕爾馬天主教團體的歷史紀念。
主日三鐘經 教宗:以驚奇的心向天主的行動開放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上主日(4日)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誦念三鐘經活動。念經前,他省思了主日福音中記載的有關納匝肋人不信耶穌的事跡(谷6:1-6)。教宗說,耶穌在加里肋亞其它村莊宣講後,來到祂的家鄉納匝肋。到了安息日,祂便開始在會堂裡教訓人。
新聞簡訊
教宗方濟各接見伊拉克總理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上週四(2日)在梵蒂岡接見了前來拜訪的伊拉克總理卡迪米(Mustafa Al Kadhimi)。隨後,卡迪米總理會見了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聖座國務院與各國關係部門秘書長加拉格爾總主教也在場。
第10屆世界家庭大會徽標出爐
聖座平信徒、家庭和生命部副秘書長甘比諾(Gabriella Gambino)女士日前接受訪問,介紹明年舉行的第十屆世界家庭大會徽標。她指出,徽標上呈現許多小圖像,許多人物,他們站在大殿的圓頂下,代表家庭和不同角色的家庭成員,有母親、父親、祖父母和子女。這個畫面願意讓人有個教會是家中之家的概念,正如《愛的喜樂》勸諭所建議我們的那樣。如果仔細觀看徽標,會看到這些家庭都是沿着聖伯多祿廣場的柱廊排列的,幾乎在說,的確是家庭支撐着教會。
在緬甸服務七年的馬吉神父 「緬甸人民需要關懷」
(梵蒂岡新聞網訊)宗座外方傳教會馬吉(Livio Maggi)神父於2014年開始在緬甸服務,關懷有需要的人。他也是國際新人類基金會主任。因他的服務,意大利駐緬甸大使上月28日授予馬吉神父意大利之星騎士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