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週三(15日)接見今年聖誕節音樂會的舉辦方和藝術家,提醒他們聖誕節是把天主的溫柔帶給世界的節日,並在眾人心中喚起喜樂和希望:「你們藝術家也懂得以自己的才華重現和傳遞這樣的情感」。是次音樂會在週四(16日)晚上舉行。
國際 World
具體的信仰,教宗為聖誕節要求的微小舉動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上主日(12日)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建議信眾做出「微小卻具體的承諾」,旨在以更好的方式為救主誕生做準備。
新加坡教會開教二百周年紀念慶典閉幕
(天亞社訊)新加坡的天主教徒將透過為期一周的節日活動,結束長達一年的教會開教200周年紀念慶典。 據新加坡總教區的一份新聞稿表示,慶祝活動於上週六(4 日)開始,並於本週六(11 日)在新加坡所有32 個天主教堂同時舉行閉幕彌撒。 教會將在善牧主教座堂、皇后街的聖伯多祿聖保祿堂、維多利亞街的聖若瑟堂和滑鐵盧街的天主教中心這聯合統稱為傳教區內安排約一百項活動。
愛爾蘭傳教士為印尼貧窮漁民服務五十載
(天亞社訊)一位在印尼服務的愛爾蘭傳教士認為,天主的計劃是將他送到中爪哇省芝拉扎區的甘榜勞勿漁村,幫助當地的窮人擺脫赤貧。 78歲的獻主會士查爾斯.帕特里克.愛德華.博羅斯(Charles Patrick Edward Borrows)神父於1983年成為了印尼公民,他在為甘榜勞勿數千名漁民消除貧困的工作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越南教徒在聖若瑟年結束之際感恩祝福
(天亞社訊)潘氏翠(Phan Thi Thuy)於五月從中央醫院返回家中,因為醫生未能治愈她已擴散到骨骼的末期乳腺癌。以賣水果為生的她雙手蜷縮得無法動彈。她的女兒對她的病非常沮喪,無法做任何事情來幫助她。
教宗會見青年:體驗天主的愛,與他人真實相遇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敦促青年因天主聖愛而感到驚喜,真正與其他人相遇,並懷抱遠大的夢想。教宗週一(6日)在雅典北郊的聖雕尼削學校會見來自希臘各地的青年。三名青年在這個聚會中做了見證,他們分別來自菲律賓、希臘和敘利亞。
教宗在希臘雅典主持感恩祭:悔改幫助我們超越存在的荒野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上主日(5日)下午在雅典音樂廳為當地天主教會團體主持了感恩祭。 教宗在講道中,反思福音中洗者若翰在荒野中呼喚人民悔改的事跡。荒野的圖像讓我們意識到得救之路並非始於世俗權力所在之處,雖然這是我們會渴求的地方,而得救卻從「荒野」、從「貧窮」和單純開始,矛盾的是,這個地方難以進入,而且危險。
教宗會晤神聖主教會議成員:在愛德中並肩努力,共融將漸成熟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上週五(3日)抵達塞浦路斯的第二天早晨拜訪了塞浦路斯東正教總主教金口二世(Chrysostomos II),之後在尼科西亞東正教主教座堂會晤神聖主教會議成員。教宗邀請雙方教會不要沉迷於在福音中找不到的「差異的不可調和性」,而要放下即便好,卻「能損害圓滿共融」的事物。 教宗呼籲拋開「抽象理論」,「肩並肩地在愛德、教育、促進人的尊嚴方面」共同努力。如此「我們將重新發現兄弟,共融也會自然而然地成熟」。教宗强調,兩個教會的共同根源來自保祿宗徒,「保祿途徑塞浦路斯來到羅馬」。因此,「我們繼承了同樣的使徒熱忱,只有一條道路將我們連接在一起,那就是福音的道路」。 教宗說道,在《福音》的章節中多次提到地中海的這些地區與聖地的關係,他特別願意提出聖巴爾納伯使徒和他的三個特性。首先,他原名若瑟,宗徒們稱他為巴爾納伯,意為「安慰之子」(宗4:36),也可解説為「規勸之子」。教宗指出,這兩個特徵為宣講福音是必不可少的。 「事實上,每一項真正的安慰都不能停留在親密的階段,而應轉化為勸勉,將自由引向善。同時,信仰上的每一項勸勉都只能建立在天主臨在的安慰之上,並有兄弟友愛相隨。」 如此一來,「安慰之子」巴爾納伯勉勵我們像他那樣將福音帶給眾人。但宣講也不能基於泛泛的規勸,而應「沿着個人相遇的道路,關心人們的請求和他們基本的需求」。總之,「為成為安慰之子,在開口發言之前,需要聆聽、徵詢意見、發現他人、與人分享」。因為“福音是因著共融而傳播」。 教宗表示,「作為天主教徒,這就是我們希望在今後幾年活出的内涵,重新發現組成教會的同道偕行幅度」。在這方面,東正教會的同道偕行能大有助益,天主教徒感到「需要與你們更緊密地同行」。教宗祝願「增加相互往來、更好地彼此瞭解的機會,打破許多成見,溫順地聆聽彼此的信仰經驗」。 談到金口二世總主教在致詞中陳述塞浦路斯國家和教會遭受的痛苦,以及他們的憂慮和美好的希望,教宗表示,他和天主教會必為他們祈禱。他們的「悲傷和喜樂」也是我們的。 巴爾納伯的第二個特性與他那典型的舉動相關,《宗徒大事錄》中寫道:「他有田地,賣了以後,也把銀錢帶來,放在宗徒腳前。」(同上,37)教宗强調,這提醒我們,「為在共融和使命中恢復元氣,也需要我們有勇氣除去即使珍貴的塵世的一切,以有助於圓滿的合一」。因為危險的是,「將某些風俗習慣絕對化,而它們對於活出信仰並不重要」。 教宗說,如果說巴爾納伯把他的財產放在宗徒脚前,上主也邀請我們謙卑地注視弟兄們。 談到巴爾納伯的第三個特性,教宗說,巴爾納伯在與保祿和馬爾谷回到塞浦路斯時,遇見「一個術士,也是假先知」,這人故意反對他們(同上,13:6)。教宗嘆道,「今天也有過去擺在我們面前並阻礙前行的謊言和欺騙」。 這是因為在彼此「分裂和遠離的數個世紀」中,我們甚至不由自主地吸收了「不少對他人的敵意偏見,這些成見往往基於缺乏依據和歪曲的信息,並由激進和有爭議的文字來散播」。但這是遠離天主的道路,天主的道路則將人引向「和諧與合一」。 說到這裡,教宗放下手中的稿件,坦言金口二世總主教與他私人談話中關於教會母親的那番話令他感動。教宗說:「我們信賴這個教會母親,她聚集我們眾人,耐心、溫柔及勇敢地帶領我們在上主的道路上前行。然而,為感覺到教會的母親身份,我們衆人必須前往教會身為母親的地方。我們衆人雖有各自的差異,但都是教會母親的子女。」 教宗最後祈求上主,透過這些土地上的眾多聖人的轉禱,賜予我們眾人「為依循祂的路徑,而不是我們的路徑的智慧和勇氣」。這些聖人在唯一的天上教會内聚集在一起,推動我們一起駛向我們都渴望的港口,並邀請「已經作為東西方橋樑的塞浦路斯,成為天地之間的橋樑」。
教宗塞浦路斯主持彌撒:唯有團結,才能重見光明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上週五(3日)上午在尼科西亞體育場主持彌撒聖祭。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講解了當天瑪竇福音中兩個盲人的比喻(參閲瑪9:27-31)。當耶穌經過時,兩個盲人喊叫:「達味之子,可憐我們吧!」教宗解釋,這兩個人是瞎子,但他們意識到耶穌是來到世界上的默西亞。教宗強調說,在這將臨的時期,他們可以幫助我們「迎接上主的到來」。
教宗主持大公祈禱聚會:求主喚醒我們的良心!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上週五(3日)在塞浦路斯尼科西亞聖十字架堂與移民一起舉行大公祈禱聚會,為他在該國的正式活動劃下句點。多位移民做出見證後,教宗指出,「天主正在向弱小者啟示祂的國度、祂充滿愛、正義與和平的國度」(參閱:瑪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