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著我所有信德的助佑,我祈求上主前來給我支持,前來幫助我們寬恕你們。」 我今年十八歲,是一名天主教徒。今天,一如每個星期一,當我下課時,我會在咖啡店的露天座位享受咖啡。真的沒有甚麼出奇的事。這杯咖啡的味道跟上星期沒有分別,女侍應的微笑也沒有不同,而常客都坐在同一張桌旁。一如每個星期一,我從自己的袋中拿出報紙,近乎機械般地,飛快地流覽新聞的標題。
國際 World
耶穌會難民服務社 : 響應教宗的慈悲號召,推動新的教育計劃
(梵蒂岡電台訊)耶穌會難民服務社12月11日在梵蒂岡電台馬可尼會議廳召開記者會,介紹新的全球教育計劃,題名為「行動中的慈悲」(Mercy in Motion)。這項舉措旨在於2020年以前為22萬難民提供教育,所需募集的經費高達3500萬美元。耶穌會難民服務社成立已有35年,遍布在全世界60幾個國家。
與Lucio Brunelli的一席話 : 新聞中的耶穌
文/Aurelio Porfiri 譯/何紹玲 天主教會與傳媒的關係一向也不太和諧,特別是在過去的幾十年。教會既不能漠視傳媒在現今社會的力量、潛質和影響力;但當矛頭針對醜聞尤其牽涉教會中男女間的問題時,教會必用同樣的力量、潛質和影響力去奮力抵抗。在最近的幾十年,不少報章頭條也會刊登世界各地這類新聞,教會便會不遺餘力地去反駁,用盡所有媒介,包括電台、電視、網絡、報章雜誌等等。在傳播媒介裏,天主教會的勢力也不弱。
教宗方濟各第四十九屆世界和平日文告(2016年1月1日): 克勝冷漠 贏得和平(二)
教宗方濟各 受全球化冷漠所威脅的和平 4. 對天主的冷漠超越個人的私人和精神層面,衝擊公共和社會層面。正如本篤十六所重申:「在天主的光榮和在大地上的人類的平安之間,有著一份緊密的關係」【13】。的確,「當人缺乏對超性事物的開放,便很容易成為相對主義的犧牲品,難以履行公義、為和平工作」【14】。對天主的忽視和否認,使人不再承認任何自己以外的標準,而只視為自己為規範,這已產生了無可計量的殘忍和暴力【15】。
教宗元旦三鐘經 : 敞開心門,奮力贏得和平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元月1日天主之母節正午帶領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約6萬名信友和朝聖者誦念三鐘經。當天也是第49屆世界和平日,教宗呼求和平之后、至聖天主之母瑪利亞的助佑,並強調和平需要奮力贏得,必須與冷漠、封閉和猜忌搏鬥,向近人敞開心門。 教宗指出,和平不僅需要耕耘,也要「奮力贏得」,作出「真正的搏鬥,也就是我們內心的靈性戰鬥。因為和平的敵人不光是戰爭,還有冷漠。後者使人獨善其身,製造藩籬、猜忌、恐懼和封閉。這些都是和平的敵人。」
美國加拿大成立新瑪蘭卡禮教區
Gabriel Chow (鹽與光訊)2016年1月4日,教宗方濟各將敘利亞瑪蘭卡禮「美國宗座代牧區」升格,將其管治範圍延伸至加拿大,成立美國及加拿大瑪蘭卡禮教區,命名為「聖母和平之后教區」(Eparchy of St. Mary, Queen of Peace)。這是該東方禮教會於印度以外的第一個教區,為北美信眾牧靈服務。教宗同時任命現任宗座代牧奈卡帕羅畢(Thomas Eusebios Naickamparambil)為新教區的首任主教(Eparch)。
教宗發表2015年聖誕文告 : 天主誕生在何處,希望和慈悲亦在那裡誕生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12月25日聖誕節中午時分,在聖伯多祿大殿的中央陽台上發表2015年聖誕文告並降福羅馬城和全世界。教宗在聖誕文告中強調:「天主誕生在何處,希望亦在那裡誕生。天主誕生在何處,和平亦在那裡誕生。」他特別念及因戰爭而受苦的人民和離鄉背井去尋找合乎尊嚴生活的移民,祈求天主賜予他們安慰與力量。
通告 : 基督徒合一祈禱週
本月十八日至廿五日,普世天主教會舉行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今年的主題是:「宣揚上主的大能」(伯多祿前書2:9) 藉此懇請全澳神職人員及教友多為基督徒合一祈禱和奉獻犧牲,使全球基督徒加深彼此了解,增強合作,促進共融,好使世人更易於相信和接受耶穌基督。 此外,請各位踴躍參加一月十六日(星期六)下午七時三十分至九時假聖若瑟勞工主保堂(祐漢看台街)舉行的「澳門基督信徒合一祈禱會」。 合一祈禱週內,每日均可舉行「為基督徒合一」的任選彌撒,包括主日在內。 澳門教區秘書長 馬嘉道神父MCCJ 主曆二零一六年一月六日
教宗方濟各第四十九屆世界和平日文告(2016年1月1日): 克勝冷漠 贏得和平(一)
教宗方濟各 1. 天主毫不冷漠!對天主來說,人是重要的,天主是不會放棄人的!在新一年的開始,為世上的每位男女、每個家庭、每個民族和國家,以及各國政府元首和各宗教的負責人的未來,我想以我深深的信念、豐厚的祝福和平安的善願,藉希望的記號,來陪伴大家同行。事實上,我們有望在二零一六年,見證我們堅定而有信心地,在不同層面,致力於成就公義以及為和平的工作。的確,這既是天主的恩賜,也是人的工作。和平乃天主的恩賜,卻託付給所有的人,因為他們都蒙召去實現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