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上週六(29日)結束他的第18次國際牧靈訪問,從埃及返回羅馬。在回程途中,教宗在飛機上接受傳媒訪問,期間談及朝鮮核危機、意大利博士生雷傑尼(Giulio Regeni)遇害事件、移民問題、委內瑞拉暴動、聯合國的角色,以及大公運動。
國際 World
教宗清晨彌撒 基督徒是服從的見證人
(梵蒂岡電台訊)做基督徒不是為獲得一種社會地位,而是要成為服從天主的見證人,如同耶穌所做的那樣;這樣做的結果是遭受迫害。教宗方濟各4月27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如此表示。
新聞簡訊
教宗5月份祈禱意向:為非洲的基督徒 (本報訊)教宗方濟各發布最新的祈禱意向,在5月中特別為身處在非洲國家的基督徒祈禱,「願非洲基督徒效法仁慈的耶穌,能為修和、正義與和平做先知性的見證。」 在第一、第二世紀,基督宗教從埃及引入,並進入非洲北部,迅速在這洲內發展。後來又因為多個非洲國家成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順道引入基督宗教。至2000年,非洲已達3.8億名基督徒,更估計在2060年,非洲基督徒人口將會佔全球基督徒40%。 不過,非洲的基督徒一直受到不少挑戰,例如是糧食短缺導致的飢荒、政局不穩導致的內戰、及與穆斯林的宗教鬥爭等。故此,教宗特地在本月設立這個意向,為身處在非洲受到煎熬的弟兄姊妹祈禱。 「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是一個全球性祈禱網絡,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教宗自去年一月起為每個月的教宗祈禱意向發表視頻訊息,並委託負責製作這些視頻訊息,來加以推廣,以提升急需祈禱的意識。
穆斯林解釋教宗訪埃及和孟加拉之重要性
(羅馬主場)教宗方濟各四月底到訪埃及,此前亦答應會到訪孟加拉,但官方亦未有確認今年會訪問孟加拉的行程。教宗自己曾親自說明這些牧靈訪問行程的使命,就是要傳達和平、對話和聆聽。我們與穆斯林的伊瑪目(Imams,穆斯林的祭司)坐下相討,看看他們對這些不久的宗教對話之期望。
東訪教會神父:教宗訪問埃及深具大公意義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上週五(28日)展開訪問埃及行程,於首都開羅的其中一項活動是禮貌拜會塔瓦德羅斯二世宗主教。宗座基督徒合一促進委員會東方教會部門助理奎克神父(Gabriel Quicke),接受《梵蒂岡電台》訪問,並講述教宗對埃及訪問的意義。 奎克神父:教宗今次訪問能加強埃及與梵蒂岡之間的關係。但是,我們從訪問中的各種活動可以看出,這次的訪問毫無疑問具有非常重要的大公意義。教宗方濟各當選數月後,他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接見了塔瓦德羅斯宗主教,隨後他們二人在宗座大樓救主之母堂一起祈禱。在那機會上,教宗和宗主教承諾每天要為彼此祈禱。這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因為這意味著他們之間有一種精神上的聯繫。教宗這次訪問也具有宗教交談的意義,因為在可怕的恐怖襲擊事件的背景下,穆斯林團體與教宗的會晤能給整個世界,包括穆斯林世界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絕不能利用天主之名和宗教之名施行暴力。
教宗訪問馬爾谷宗徒建立的教會 「As-salamu alaykum!」
文:文祖賢神父 譯:姚子汶 「As-salamu alaykum!」(願平安與你們同在!)教宗方濟各以這傳統阿拉伯的問候,來向埃及人發表視頻訊息。教宗按原定計劃,在4月28日至29日訪問埃及。 埃及的教會可以追溯到宗徒時代。教父凱撒勒雅人安瑟伯(Eusebius of Caesarea,260-341)在其教會歷史中獲記載,「他們說這馬爾谷是首位被派到埃及的人,及宣告他所寫的福音,並在亞歷山大(Alexandria)建立了教會。」這就是為何科普特基督教(Coptic Christianity)稱聖馬爾谷宗徒為父親。「科普特」一詞意即「埃及人」。
專訪駐敘利亞神父 有關敘利亞的報道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謊言
法蘭德斯(Flemish)的達尼爾神父(Father Daniël Maes)今年78歲,住在位於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以北90公里、一幢已有六世紀的雅各伯修院(Mar Yakub monastery)裡。達尼爾神父見證著「內戰」,更指西方國家對敘利亞衝突的報道是十分誤導。簡而言之:「美國人與他們的盟友要徹底破壞(這個)國家。」 問:你十分關心媒體對敘利亞的報道。有甚麼困擾著你? 達尼爾神父:「(報道)一些反對總統阿薩德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自2012年起,我一直都在卡拉(Qara),我親眼目睹敘利亞以外那些激進分子如何招募年輕人,並組織反對政府的抗議行動。那是由《半島電視台》拍攝和播出的,並給人一個像是發生叛亂的印象。國外的恐怖份子殺害遜尼派(Sunni)及基督宗教團體,以便在敘利亞人民中種下宗教間和民族間的不和。以我的經驗,敘利亞人民事實上是十分團結的。 在戰爭前,這本是一個和諧的國家:一個平凡的現世國家,各個宗教團體都和睦共處、彼此和平地生活。當時幾乎沒有貧困,教育也是免費的,而醫療保健的政策也很好;只是不能自由地表達你的政治取向及觀點,但大多數人都不在乎的。
陳日君樞機談:我與中國
文:Prof. Aurelio Porfiri 譯:鄭定鈞 澳門著名學者奧利祿‧卜飛利(Prof. Aurelio Porfiri)教授在復活節假前,訪問了香港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現在扼要地為讀者整理如下: 問:最近我訪問了馬高‧杜薩廸(Marco Tosatti)先生,他一直關心中國教會的發展,他在博客和雜誌有發表他的論點……我們也有提到您,他也特別支持陳樞機您多年的「抗爭」。但是杜薩廸先生觀察到,為了讓中梵關係保有空間,似乎您的立場有點被孤立,有人更覺得陳日君樞機主教的立場早已不合事宜……陳樞機,您讚成這種說法嗎?也就是說您的立場已被忽略了嗎? 答:面對坊間流行的不同意見,我知道我自己只代表一小數人的意見;但我個人有一個對極權國度的體驗,而不是人人都有經歷過的……我是中國人,出生於上海,來自一個頗大的教區。雖然我很年輕的時候,就離開了上海,但我吸收了這個教區很多美好的東西。慈幼會在上海開始了很多事業,例如備修院,他們有很多聖召,我們的團體具很多樸實的宗教氣氛。共產主義來到上海前,我已到了香港。(註:1948年照正常程序,我在上海完成備修階段而來香港進初學,那時也預想不到大陸會在1949年赤化。)轉眼至今,有很多我的兄弟神父被歸屬於地下教會,起因於他們一開始就拒絕脫離普世教會。
南蘇丹東部戰鬥加劇 援助團體:南蘇丹人食樹葉維生
(綜合報道)南蘇丹自2013年起陷入內戰至今,肇因於基爾將其副總統開除引爆衝突,釀成基本上以族裔為區分的武裝派系對立。儘管2015年8月各方曾經簽署和平協議,但戰鬥並未就此告終。聯合國在今年2月20日正式宣佈,總人口有1,100多萬的南蘇丹進入饑荒期。有人道救援組織本月中表示,當地有村民只靠食樹葉維生。
上海馬達欽主教與非法主教共祭
(綜合天亞社/亞洲新聞)行動自由仍受限制的上海教區馬達欽輔助理主教,在復活主日與未獲教廷認可的非法主教詹思祿共祭彌撒,引起了熱議。 梵蒂岡任命的馬主教2012年被中國當局撤去主教頭銜,承認他只是神父。本月16日,閩東教區微信公眾號流傳一組照片,指「在彌撒開始前,詹主教向教友介紹了這位來自上海的主教,教友們報以熱烈掌聲,馬主教對大家的歡迎亦鞠躬還禮。」 圖片顯示馬主教在福建省閩東教區公開教會團體的主教座堂,與非法主教詹思祿共祭復活主日彌撒,一起共祭的還有兩位閩東教區神父。進堂的照片顯示兩位主教都沒有戴主教高帽和手握權杖。這則微信報道很快被移除,但有關消息已在社交媒體迅速轉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