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在今年世界和平日文告中指出,和平「是每一個人和所有民族深深渴望的,尤其是那些因得不到平安而受苦的人。在我的思緒及祈禱中,時時不忘記這些人。現在我願重新提到全世界兩億五千萬的移民,其中有兩千兩百五十萬是難民」(《2018年世界和平日文告》,1號)。 今年世界和平日文告的主題為「移民與難民:尋找和平的男女」。聖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副秘書長切爾尼(Michael Czerny)神父1月2日對文告作出評述,強調教宗邀請我們以希望的目光展望未來。關於移民問題,他說,只要移民流動現象得到妥善管理,「移民的機遇」就能對和平的未來作出貢獻。
國際 World
德國教區關注家庭議題:在婚姻聖事的路上——永遠在一起
(梵蒂岡電台訊)德國各個教區和堂區將於12月31日舉行「家庭主日」活動,主題為:「在婚姻聖事的路上——永遠在一起」。這個主題也將陪伴德國教會2018年的生活。德國主教團以同一個主題,發行了一本牧靈手冊,以回應教宗方濟各在《愛的喜樂》勸諭中的號召。教宗曾呼籲基督徒團體應該多加陪伴夫妻的婚姻生活。
教宗主持天主之母節彌撒 「新一年要從心中重新開始」
(梵蒂岡電台訊)1月1 日為天主之母節。教宗方濟各當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大禮彌撒,慶祝天主之母節和第51屆世界和平日。教宗指出,我們因「天主之母」的稱號開啟新的一年。「願聖母守護這一年,將她聖子的平安帶給我們的内心和世界,並在新的一年,從心中重新開始。」 我們為何稱呼聖母瑪利亞為天主的母親,而不單是耶穌的母親呢?教宗解釋,「教會確認瑪利亞是天主之母。我們必須感激,因為這個稱呼涵蓋一個關於天主和我們的偉大真理。主耶穌由瑪利亞取得肉身,從那時起直到永遠,祂都帶著我們的人性。」
埃及聖堂再次遇恐襲 聖誕節禮儀照常舉行 唯有耶穌能重振喜樂
襲擊發生後,恐襲警戒升至最高級別,不少警員在遇襲聖堂外巡邏。 (來源:路透社 / Amr Abdallah Dalsh) (綜合報道)埃及首都開羅南郊聖門納(Mar Mina)堂12月29日上午遭到兩次武裝襲擊,一次是在聖堂,另一次是在商店,造成至少十人死亡,多人受傷。 埃及兩次的襲擊事件,分別發生在開羅南郊科普特禮聖門納(Mar Mina)堂區,以及該城科普特人的商店。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聲稱對事件負責。 埃及天主教科普特禮教會發言人格里赫(Rafic Greiche)神父接受《梵蒂岡電台》訪問時表示,人們焦慮不斷加劇。他解釋,埃及科普特禮信徒每逢節日便會彼此詢問,下個襲擊事件會在何時何地發生。在這種情況下,加上不少家庭正考慮移民,縱使是聖職人員的責任,也很難對信友們說出希望的說話 。
教宗致青年:擴大你們的智慧,與長者、前輩見面
(綜合報道)教宗方濟各週六(16日)與意大利公教進行會(Catholic Action,下稱公進會)的青年代表,以慶祝今年成立的150週年。教宗勉勵他們,要與進行會的「長者前輩們」見面。 教宗說:「這是十分美麗且重要的事情。長者是每個團體的回憶與歷史,他們是智慧與信德的寶藏,應予以聆聽、守護和發揚光大。」
新聞簡訊
梵蒂岡聖誕音樂會:播撒和平與接納 (梵蒂岡電台訊)第25屆聖誕音樂會於12月16日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舉行。這項盛會由聖座教育部支持和資助。教宗方濟各於前一天12月15日在克萊孟廳接見了音樂會的籌辦方和演奏者,給予他們感謝和稱讚,勉勵他們透過音樂播撒和平與接納。 本屆聖誕音樂會的收益將用於幫助剛果民主共和國及阿根廷的兒童。教宗首先讚許他們「對那些渴求幫助與友愛的窮人和窘迫者具有同理心」,然後向他們解釋這一愛德行動中所包含的聖誕意義。 關於音樂演奏,教宗指藝術是一個讓人的心靈和思想覺悟到聖誕節真正意義的有力工具。藝術家的創造力和慷慨,透過他們的作品、音樂和歌唱能抵達良知最深處的音域。藝術確實進入了良知的深處。最後,教宗祝願該音樂會「能成為播撒那來自白冷城岩洞的溫柔、和平與接納的良機。
教宗方濟各81歲生日 為病童舉行薄餅派對慶生
(綜合報道)上主日(12月17日)為教宗方濟各的81歲生日,他今年為病童一起開薄餅派對。除了與病童一起分享自己最愛吃的薄餅外,更藉此道出兒童的那股喜樂,又強調孩童須在信德中成長的重要性。 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接見那些在聖瑪爾大小兒科治療的兒童,並與他們一起共享最愛吃的薄餅,他說:「兒童的喜樂是一份寶藏,而我們應盡一切努力,繼續保持喜樂。喜樂的精神,就如一塊好的土壤,讓種子生長很好,亦結出美滿的果實。」
【教宗週三要理講授】為何到聖堂參與主日彌撒?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上週三(13日)如常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並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有關彌撒聖祭的主題,解釋了「為何要到聖堂參與主日彌撒?」教宗表明,耶穌的門徒們從起初就意識到舉行主日感恩聖祭的重要性。 教宗說,基督徒進堂參與主日彌撒,是為了會晤復活的上主,或更好地說,是讓祂來會晤我們:「我們要聆聽祂的聖言,去赴祂的宴席,如此我們便可成為教會,也就是祂在世上的活奧體。」 他接着解釋,耶穌在「一週的第一天,從死者中復活,並顯現給門徒,又賜予他們聖神;這些都是聖日的原因,藉着上主為了我們,且臨在於我們當中,我們因聖祭而被聖化。因此,彌撒確立了基督徒的主日!……若不在主日與上主會晤,那是怎樣的一個主日呢?」他又對有些基督徒團體,無法在每個主日參與彌撒,只是因上主之母聚集一處和祈禱,而感到不幸。
美總統擬承認耶路撒冷為以國首都 教宗促領導人尊重聯合國於耶路撒冷的立場
(綜合天新社訊)上週初傳出消息,指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有意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隨着這爭議性決定的討論繼續升溫,教宗方濟各作出呼籲,促請各國領導人要謹慎行事,並尊重聯合國的有關決議。 教宗於保祿六世大廳如常舉行公開接見,他對現場的朝聖者說:「我現時的思緒在耶路撒冷上。在這方面,我不能無視這幾天對所形成局勢的深切關注。」 他向國際社會發出了「衷心的呼籲」,以確保「每人都按照聯合國就有關決議,來致力保持及尊重該城市的現狀。」
教宗主持瓜達盧佩聖母慶日彌撒
(梵蒂岡電台訊)12月12日為拉丁美洲主保瓜達盧佩聖母慶日,教宗方濟各當日下午六時於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並提醒教友,人類的孕育能力要求我們保護我們不受意識形態所同化。 教宗根據當天的福音——聖母訪親(參閱路39-48)——解釋,在依撒伯爾的年代,不孕被視為天主對人類的懲罰:「因此不孕的人會覺得身負恥辱,蒙上污名,或感到自卑。同樣地,當聖母顯現給若望‧狄雅哥(Juan Diego),這個卑微的印第安人也自認為無足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