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上週六(14日)突然出現在梵蒂岡內的聖斯德望堂,為一對新人主持婚禮。新郎是一名瑞士衛兵,他與巴西籍的新婚妻子,甚至原先主禮的神父,也感到十分意外。教宗在講道中提到三個關鍵詞,分別是「開始」、「停下來」和「繼續前行」,指出這三點能讓夫妻度圓滿的婚姻生活。
國際 World
迎向2018年世界主教會議 意大利青年徒步朝聖到羅馬
(梵蒂岡新聞網)意大利青年將於8月3日展開全國徒步朝聖活動,從各地分別踏上不同的傳統朝聖路線,最終相聚在羅馬,與教宗方濟各一同參加祈禱守夜禮。這次朝聖之旅旨在為今年10月以青年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作準備。許多教區為這次朝聖準備了「證書」,讓青年能在旅途中每一站蒐集紀念戳章。
教宗短片問候加勒比海青年:「扎根於過往才能改變當下和未來」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上主日(15日)向加勒比海青年節參加者發表視頻訊息,指出「愛本身蘊藏著力量,並且永存不朽(格前13:8)。在改變加勒比海家庭處境的計劃中,青年應當充分了解當下,以面對明天,而且不忘過去。」這個青年聚會每三年舉行一次,由安的列斯主教團籌辦;本屆活動於2018年7月10日至23日舉行,主題為「青年改變加勒比海的家庭」,深入反省《愛的喜樂》宗座勸諭。
澳洲主教為平信徒牧靈職務提出綱領
(梵蒂岡新聞網)澳洲主教團福傳委員會上週四至六(12至14日)於布里斯本舉行。主教團針對澳洲平信徒的牧靈職務發表了一份文件,題名為《天主各種恩寵的管理員》(伯前4:10),旨在「協助並引導平信徒的牧靈職務在全國和地方層級普遍得到理解和重視,發展出共同的觀點」。據《宗教新聞社》報導,有鑒於澳洲將於2020年舉行全體教務大會,該國主教團在《宣講2018》全國新福傳大會上公布了這份文件。 這份文件呈現出澳大利亞平信徒投入牧靈工作的現況及相關研究。在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基督信友平信徒》勸諭的啟發下,澳洲於2012年成立了「天主教平信徒牧靈職務委員會」,以增進教區之間的對話,並協調出全國一致的牧靈方針。
2018年青年世界主教會議 教宗任命四位主席代表
(梵蒂岡新聞網)有鑒於世界主教會議第15屆常規會議將於今年10月在梵蒂岡舉行,主題為「青年、信德與聖召分辨」。教宗方濟各上週六(14日)任命了四位主席代表,分別是:巴比倫加色丁禮宗主教暨伊拉克加色丁禮教會教務會議領導人薩科(Louis Raphaël I Sako)樞機、馬達加斯加圖阿馬西納總主教薩拉哈扎納(Desiré Tsarahazana)樞機、緬甸仰光總主教貌波(Charles Maung Bo)樞機、巴布亞新幾內亞莫爾斯貝港總主教若望·里瓦特(John RIBAT)樞機。
論科學和宗教 納瓦拉大學哈維爾山齊士神父:當人類理智與終極理智相遇時
文:Pedro Daniel Oliveira 譯:何心豫 西班牙納瓦拉大學「科學﹑理性和信仰」小組監督哈維爾山齊士神父(Fr Javier Sanchez)在接受《號角報》獨家專訪時說:「科學和宗教並沒有衝突。」他還談到史提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外星生命﹑如何殖民其他星球以及宗教在這個現時世界裡的角色。此外,他還分享了他對創造論和進化論的看法,同時也談及他對物理學和神學的看法。 為甚麼我們需要談論科學與信仰之間的關係? 我們有必要促進科學與信仰之間的對話。有些人認為科學和宗教存在衝突,但這實在是不實的。如果人去研究歷史的話,很容易便會注意到這種關係其實比想像中更複雜,並且很多時候,其實正正是宗教觀點激發了科學的進步。即使科學和宗教可能對於現實世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兩者都同樣地希望去了解人類處於獨一無二的現實。科學和宗教尋求真正知識的熱情投入,也應該應用在它們相互交談之上。
11年前遭槍殺 伊拉克年輕神父獲准展開封聖程序
甘尼神父與另外三位執事於2007年被伊斯蘭主義者槍殺,當局批准並開展他們的封聖程序(來源:Twitter / Benedict Kiely) (綜合報道)梵蒂岡已開始批准在2007年被伊斯蘭主義者槍殺的一名伊拉克年輕神父和三名執事之封聖程序。 2007年6月3日,甘尼神父(Fr Ragheed Ganni)與竇迪執事(Deacon Basman Yousef Daud)、伊斯豪執事(Deacon Wahid Hanna Isho)和比達域執事(Gassan Isam Bidawid)於主持天主聖三瞻禮後,在聖神堂外被殺害。 當時,伊斯蘭主義者問甘尼神父為何不關閉聖堂,而神父則回答:「我怎能關閉天主的家?」豈料這成為他在人世間最後的一句話,終年35歲。 根據《Zenit》報道,在甘尼神父臨終前一天,他曾向其中一名前教授克里斯特神父(Fr Robert Christian)撰寫電郵,並形容在伊拉克的種種問題:「這裡的情況比地獄還要差。自從我們上次見面以來,我的聖堂已被多次襲擊。上星期,聖堂裡的兩名侍衞被襲後受重傷。」克里斯特神父是羅馬聖多瑪斯亞奎納宗座大學(Pontifical University of St. Thomas Aquinas, PUST)的神學教授,他在甘尼神父的追思彌撒中分享,並公開該信件的內容。
邁向封聖第一步 15歲「電腦痴」獲授「可敬者」
(綜合報道)教宗方濟各上週四(5日)承認卡洛.阿庫蒂斯(Carlo Acutis)的「英勇聖德」(heroic virtue),並授予他「可敬者」(venerable)的稱號。亞高迪斯是一名意大利的男孩,於2006年10月12日因患白血病而離世,終年15歲。 阿庫蒂斯是一名「電腦迷」,也緊貼各種各樣的新技術。他鍾愛電腦的程度,讓不少認識他並修讀計算工程學的成年人,也對他嘖嘖稱奇,認為他是一個電腦天才。 他在電腦界中其中一項最偉大的事迹,就是將全球所發生的聖體奇蹟編入紀錄。他在11歲時便開始這項工作,他當時說:「我們領受的聖體越多,我們越更肖似耶穌,因此我們在這世上也能預嚐在天國的滋味。」 然後,他又問父母開始帶他到訪所有聖體奇蹟發生的地方;兩年半後,這個[編錄]項目便完成了。 除了宣布阿庫蒂斯的封聖進度外,教宗方濟各亦承認另外兩名年輕人的「英雄聖德」,分別是維達尼(Pietro di Vitale)和巴洛斯(Alexia Gonzalez-Barros),他們與阿庫蒂斯一樣現被稱為「可敬者」。 維達尼生於1916年,是一名年輕修生。在1940年,在進入修院幾年後離世,終年24歲。 而巴洛斯於1971年出生於西班牙,其家庭是主業團的成員。巴洛斯自幼因患病受盡苦痛,八歲時到羅馬接受初領聖體,並有幸與時任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見面。當她到13歲時,巴洛斯身上的腫瘤令她全身癱瘓,幾個月後(即1985年12月5日)不敵病魔離世。 來源:Aleteia 伸延閱讀:梵蒂岡新聞網
2018跳跳紮紮放暑假活動正式開始
(本報訊)教區青年牧民中心聯同聖若瑟勞工主保堂合辦的「跳跳紮紮放暑假」, 於7月14日至8月4日舉行,在連續三週的活動裡,由青年義工們為5至11歲的兒童準備每天多姿多采的活動,務求讓所有的參加者,包括小朋友及義工都能度一個有意義及愉快的暑假。活動自2004年起每年暑期均舉辦,今年參與服務的義工人數達70名,而報名的兒童總數為106位,小朋友參加者當中,有32位教友。
教宗任命平信徒記者為聖座傳播部部長
(綜合報道)教宗方濟各任命意大利記者保祿.魯菲尼(Paolo Ruffini)為聖座傳播部部長,是首位擔任領導梵蒂岡部門的平信徒。 魯菲尼1956年10月4日生於意大利巴勒莫,畢業於羅馬大學(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法律專業。自1979年起成為職業記者,曾在意大利多家著名媒體工作,從印刷媒體到廣播電台,最後是電視台。在接受任命之前,魯菲尼是意大利主教團電視台TV2000的台長。 1986年他與瑪利亞.阿爾真蒂(Maria Argenti)結婚。 魯菲尼曾獲多項新聞獎項,他還經常參與多個研究「基督徒在資訊、傳媒道德及新媒體上角色」等議題的研討會。上任後,他將會主力在梵蒂岡傳播部繼續為教宗審理教廷新聞及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