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在上主日(13日)的三鐘經祈禱活動中,稱洗者若翰為「時代的領袖」,他生活在期待與迎接救世主到來的喜悅之中。他絲毫沒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是引導人們歸向世界的真光、耶穌基督那裡。教宗又說,將臨期是一個充滿喜悅期待的時期,「就像等待一個我們深愛的人來訪一樣」。
國際 World
新加坡天主教會舉行系列活動 慶祝開教200週年
(梵蒂岡新聞網)新加坡天主教會為慶祝開教200週年,依照總教區的牧靈目標,舉辦為期一年的學習和反思活動,旨在推動總教區的福傳工作和地方教會的活力。反思的主題是「以信德點燃和照亮」。
聖座:基督徒的人權觀與福音和人性尊嚴緊密聯繫在一起
(梵蒂岡新聞網訊)在聯合國紀念《世界人權宣言》發表72週年的機會上,聖座常駐聯合國日内瓦辦事處觀察員尤爾科維奇總主教接受本新聞網採訪,強調了人權的重要性,以及聖座在聯合國所起的重要作用。 每年的12月10日是人權日。1948年的這一天,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獻。這份文獻宣布了每個人與生俱來、不可剝奪的權利,不分膚色、種族、宗教、性別、財產、社會出生、語言或身份等。 在今年的年度紀念活動中,聯合國提出了「恢復得更好——挺身維護人權」的主題。這個主題與新冠病毒大流行衛生危機有關,強調必須將人權置於恢復工作的中心,重建更好的家園。 在紀念活動之際,聖座常駐聯合國日内瓦辦事處觀察員尤爾科維奇(Ivan Jurkovič)總主教接受訪問,強調尊重所有人不可剝奪權利的重要性。 尤爾科維奇總主教首先表示,儘管國際社會在捍衛人性尊嚴方面取得了進展,但是,在人類學和宗教價值的層面上,關於尊重權利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他解釋,教會促進人權的工作是受到基督徒人權觀的啓發,它與福音和人性尊嚴緊密聯繫在一起。 關於1948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尤爾科維奇總主教指出,教會外交的特點是面對我們不斷變化的世界,必須忠實地持守福音的價值觀。他説道,這些價值觀絕不能「因為政治家的實用主義或變化的世界觀」而放棄,相反地,聖座必須忠實於福音,並持開放的態度與世界對話。 接着,尤爾科維奇總主教進一步強調了聖座在聯合國的重要作用,它是人們關注全球問題的呼聲。這一角色不僅是務實或是功能性的,也是基於宗教的基礎。他說:「我們努力確保多元化的新視野以及與世界進行新對話的必要性,使其受到保護、尊重、促進和整合。」 在持續的健康危機及其深遠影響的情況下,這位聖座常駐聯合國日内瓦辦事處觀察員重申團結關懷的重要性。他強調,聖座一直呼籲應讓人人享有平等的醫療保健權利。「我們正在學習成為一個全球的人類大家庭」。 原文連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三鐘經:要聖潔無瑕,便要走皈依之路
(梵蒂岡新聞網訊)普世教會於12月8日慶祝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瞻禮,教宗方濟各於當天中午時分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念經前他說,成為「聖潔無瑕疵」的途徑是「開始走皈依的道路,首先是在修和聖事中懇求天主的寬恕,然後是彌補對他人的傷害和始終向恩寵開放」,直視現實,以及承認我們沒有儘愛天主和近人的本份。
教宗方濟各在聖母像腳下為羅馬和全球祈禱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會於12月8日紀念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瞻禮。當天清晨7點,教宗方濟各就前往羅馬市中心的西班牙廣場私下敬禮聖母。隨後,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向記者發表聲明,寫道:「破曉時分,大雨傾盆,教宗方濟各把鮮花放在聖母態像的柱子下方,向聖母獻上祈禱,求聖母慈愛看顧羅馬城及其居民。教宗也把羅馬城和全世界遭受疾病侵襲、灰心喪氣的所有人,都託付給聖母。」
教宗方濟各宣布「大聖若瑟年」
(梵蒂岡新聞網)聖座於12月8日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瞻禮當天公布了教宗方濟各《Patris corde》(暫譯:父親的心腸)宗座牧函,紀念真福庇護九世宣布大聖若瑟為普世教會的主保。教宗在牧函中欽定,從今年12月8日至2021年12月8日為特別的「大聖若瑟年」。教宗指出,聖若瑟是個「不引人注意的人,他臨在於日常生活中,少言寡語且不露面」,但他卻擔任了「救恩史上獨一無二的主角」。
韓國天主教會開啓聖金大建神父200週年冥誕紀念活動
(梵蒂岡新聞網訊)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贊助下,韓國教會於11月29日星期日開啓了紀念聖金大建(Andrea Kim Tae-gon,1821-1846)神父誕生200週年的慶祝活動。聖金大建是韓國首位神父,於1846年9月16日被仇教者斬首。他是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84年5月6日冊封103位韓國殉道聖人其中的一位。在開啓紀念活動之際,韓國大田教區俞興植(Lazzaro You Heung-sik)主教在接受訪問時表示,聖金大建神父是啓發人們生活於仁愛和兄弟情誼的領路人和象徵。該紀念活動將於2021年11月27日結束。
聖座發行《大公合一指導手冊》
(梵蒂岡新聞網訊)聖座促進基督徒合一委員會主席科赫(Kurt Koch)樞機在上週五(4日)新聞發布會上,向全球主教介紹《大公合一指導手冊》,目的是鼓勵和協助主教們在他們的職務中履行大公主義的使命。
新聞簡訊
教宗賑濟所為邊緣人提供新冠檢測和流感疫苗 (梵蒂岡新聞網訊)儘管12月2日是個下雨天,但對意大利拉齊奧行政區的托瓦亞尼卡來說「是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因為因着乘坐梵蒂岡救護車來的朋友的臨在而被照耀和溫暖」。聖母升天堂本堂司鐸安德肋神父證實了這一點。當天早上,堂區庭院接待了教宗賑濟所的醫生和護士,聖座醫療人員在那裡為托瓦亞尼卡「窮人中的窮人」做了新冠檢測和注射流感疫苗。
尼日利亞聖戰組織暴力襲擊不斷 明愛支持家庭和受害者
(梵蒂岡新聞網訊)非洲尼日利亞持續遭受博科聖地聖戰組織(Boko Haram)的暴力襲擊,最新一起恐怖事件發生於11月28日,在該國博爾諾州(Borno)東北部一個村莊有110人被殺害。理由是這些村民沒有向聖戰組織繳保護費和向他們提供情報。事件發生後,總統布哈里(Buhari)強烈譴責這暴力行經,並要求部署更多的兵力保護該地區的農民。 襲擊事件發生後,金邦尼傳教會會士、以及《黑色非洲》期刊(Nigrizia)負責人伊瓦爾迪(Filippo Ivardi)神父向外電介紹該國的情形和教會為和平付出的努力。 伊瓦爾迪神父說道,11月28日發生的襲擊事件,「到目前為止,已確認遇難者超過110人,但仍有一些人失蹤,據說有婦女被綁架。很顯然只有在與軍隊、地方當局和國家經常往來的情況下,才能實現這樣的行動,而這自然是所發生的事,因為這狀況多年來反覆出現。自2009年以來,在博爾諾地區已有3,6萬人被殺,200多萬人被迫逃離家園。」 這位傳教士解釋道,阻礙國家發展的最大障礙是腐敗問題,為此,許多年輕人在十月走上街頭舉行示威遊行,要求政府進行徹底的改革。 伊瓦爾迪神父接着表示,該國東北部的人民生活在恐怖之中,許多人不得不逃離家園。他說:「教會臨在於這個以穆斯林人口佔大多數的地區,教會非常活躍……教會的明愛會支持家庭和受害者,主教們也非常重視這些問題,並採取多種措施。一些教會人士走近人群關懷平民百姓,特別是一些基督徒團體的本堂神父們。」 原文連結:梵蒂岡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