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澳門粵華中學初一中、英文部的學生分別於4月16日、23日, 參觀探訪了本澳六間不同性質的民辦福利機構——澳門聾人服務中心、華道角青年家庭中心、澳門盲人重建中心、虹光軒、啟能中心、福攸坊。這探訪活動是為了配合該校《宗教、品德及公民教育科》的一項名為「民間參與社會活動」的課題而展開的。目的是讓學生能走出課室,進入這些民辦的社福機構當中,深入了解這些圍繞在我們身邊的社福機構面貌、它們所服務的對象,從而認識社會上不同層面的人士,而這些人正是平日往往容易被我們忽略、弱小的一群。希望藉此活動培養學生懂得關懷弱小,建立體諒、包容、接納之心,服務社群。
本地 Local
化地瑪與利瑪竇合辦 「自主學習」老師培訓
(本報訊)為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及老師的專業發展,化地瑪聖母女子學校與利瑪竇中學合辦名為「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的小學數學科及常識科自主學習計劃。該計劃邀請了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講師魏戈博士來澳,並駐校一週,協助兩校老師改進課程及提供寶貴的改進建議。
「叢林清溪」賞識會後感
(本報訊)由花地瑪聖母堂鄧思恩神父推介的網上聖歌「叢林清溪」,以及該聖樂推廣小組成員,於5月6日(星期日)下午3時至4時30分在主教座堂辦公室地庫禮堂,為聖樂愛好者提供了一個極難得的導賞機會。 在鄧神父的介紹下,主教座堂的劉偉傑神父用生動的語言、淺白易明的詞句,再配以動聽的歌聲,娓娓道來,為與會者逐一講解聖樂的起源及發展。
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
(本報訊)由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主辦,社工局贊助、香港躲避盤總會協辦的「體育精彩.睇波不博彩」‧青少年「躲避賭」躲避盤比賽,經過4月28日及4月29日兩天,在十二隊160多位青少年角逐下,「躲避賭」躲避盤冠軍及不迷賭奬分別由隊伍「突擊者」及「衝出黑沙環」獲得。活動目的是讓青少年正面參與世界盃盛事,承諾在世盃舉行期間睇波不博彩。
聖若瑟靜修院六月份靈修活動 女士靈修
(本報訊)聖若瑟靜修院(竹灣會議中心)將於六月初舉辦「女士靈修」,歡迎報名參加。 妳認識天主對妳女性角色的旨意嗎?獨身、婚姻、奉獻生活是妳自己的選擇,還是天主的召喚呢?妳願意怎樣透過天主賦予妳的特質去聖化生命?如何分辨出天主在妳身上的計劃,善度積極而亮麗的人生,光榮天主!
MAGIS MACAU青年培育計劃 舉行活動說明會
(本報訊)耶穌會澳門MAGIS團體於本月起籌辦「MAGIS MACAU青年培育計劃 2018」,以依納爵靈修為基礎,推動青年以MAGIS(「更」)的精神,學習在一切事上找到天主。培育計劃招募對象為18-35歲青年,本年培育活動舉行日期為:5月27日、6月24日、7月29日、8月19日、9月30日、10月28日、11月25日及12月16日。
聖安多尼堂六月中旬 慶祝堂區主保大慶節
(本報訊)聖安多尼堂定於6月10日(星期日),舉行堂區主保瞻禮。堂慶前舉行聖安多尼十三日敬禮,由5月28日(星期一)起,每日上午7時10分和下午5時半,分別用粵語和葡語舉行。
望德聖母堂慶祝堂慶祝堂慶 聖祭中施放堅振聖事
(本報訊)望德聖母堂於5月27日(主日)上午10時舉行堂慶感恩祭,敦請李斌生主教主禮,在聖祭中為九位教友施放堅振聖事。彌撒後,在聖堂前地廣場設有自助餐,款待參禮的教友。(是日取消上午11時英文彌撒) 又於同日晚上七時半,假萬豪軒酒家舉行堂慶聯歡聚餐,並設有抽獎助興,相信屆時定有一番熱鬧。
區師達神父合唱作品《謝主曲》錄音演出
(本報訊)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創辦人區師達神父的代表作品《謝主曲》,於5月26日(星期六)下午5時45分,望德聖母堂公開錄音演出,歡迎神長、教友及音樂愛好者蒞臨欣賞。是此聯合喜愛唱歌的朋友、學院學生代表、嚶鳴合唱團及來自香港的學士合唱團、Chummy Choir,組成一個超過百人的大型合唱團錄音演出,由澳門著名指揮家查偉革先生出任音樂總監及指揮。 區神父(1917-1993)以一位音樂教育家、合唱指揮及作曲家的身分,畢生致力服務教會及本澳市民,並遺下很多珍貴的聖樂及其他音樂作品。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籌劃將區神父重要的聲樂作品製作成鐳射光碟,藉此向這位對澳門有卓越貢獻的作曲家致敬。過去數月部分聲樂作品已錄音,其他作品也陸續進行錄製。
澳門的花地瑪聖母敬禮(二)
文:陳思穎 編按:上一期刊登了第一部分,簡單講述了花地瑪聖母敬禮於澳門的歷史,以及道 明會、玫瑰聖母堂與整個敬禮的淵源。 以花地瑪聖母命名的堂區 1924年,在澳門台山及青州的東北區域建了許多給窮人住的竹棚,1928年8月25日,一場大火把這片貧民區燒清。1929年,在災區重建了100間磚屋,那區稱為巴波沙屋村(Biarro Tamagnini Barbosa)。同年,José António Augusto Monteiro神父在那裡設了花地瑪聖母小堂,初時這小堂的部份範圍用作學校,當時只有40位男女學生。由於人口增加,許多用以救濟及教育的設施在該區如雨後春筍。1939年,花地瑪小堂復修及擴建,聖堂增長了14米。在同年的10月15日由José António Augusto Monteiro神父祝聖,在同一天增設了兩個服務中心,交由嘉諾撒修女負責,內設她們自己的小堂。1941年4月21日,在附近亦設立了為重返社會人士的服務機構,交由天神母后修會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