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對於「傳統聖樂」的印象,往往限於在教堂聖殿或音樂廳演奏,音樂形式莊嚴肅穆而隆重,讓聽眾沉浸在「無比神聖」的氛圍。假如可以讓傳統聖樂走出殿堂,賦予嶄新的面貌,是不是能讓更多人接觸和欣賞教會的美麗瑰寶?基於如此初衷,《上智文化》選用溫暖的結他作為主要演奏樂器,出版《邀.與祂共舞》結他聖樂專輯,以現代曲風全新呈現天主教聖樂,讓傳統「走出去」,變得更平易近人,貼近你我的日常生活。
本地 Local
懷著感謝之心,以懇求和祈禱 向天主呈上我們的請求
文:清泉 求學時期,歷史及地理是最感興趣的科目,而當年的歷史科是由來自印度的老師任教,對於能夠到印度走一趟,除了能深入認識這個文明古國,更是完了這個年少時的夢吧! 在過去幾年間,一直都有參與澳門天主教朝聖服務協會辦的系列活動 ~ 尋找聖人的足跡,一路走著澳門教區主保聖人聖方濟各沙勿略的傳教路線,今次走到印度這一站,怎能錯過呢?
老少平安 澳門仁慈堂齊心防控疫情
(本報訊)為防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傳播蔓延,澳門仁慈堂在1月23日起開始了一系列針對疫情控制的預防措施,加強院舍清潔消毒,並為轄下設施增設熱線電話,以視像等方式取代傳統探訪,減少新型冠狀病毒在社區傳播的機會。 此外,仁慈堂亦已為院舍服務的外僱和護士提供臨時住宿,大大減低因在珠澳兩地跨境居住和工作而產生的社區傳播機會。仁慈堂也按照社工局的指引,做好相關防疫預防措施,防患未然,確保老人院等的居住及生活環境,減低受感染的可能性。
教理培育委員會推出抗疫加油卡 期望帶出三個訊息
(本報訊)全球各地均受到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多人受到感染,中國、澳門、香港三地均作出停課安排。天主教澳門教區教理培育委員會上週推出中、英、葡三語的「抗疫加油卡」,大獲好評。《號角報》訪問教理培育委員會辦公室助理主任陳思穎小姐,分享這套「加油卡」的製作構思與用途。
疫情嚴峻 祈主垂憐 免疫主保聖羅格簡介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湖北武漢爆發,蔓延至全國,甚至世界多個地方出現,疫情嚴峻。天主教澳門教區因應疫情,亦已向信眾多次發表防疫牧民的指引,籲請教友遵守,並請教友在這艱難時期,熱切祈禱,又請教友祈求免疫主保聖羅格為大眾代禱,求主免除各人遠離肺炎病毒的侵襲,身心靈得以平安。
「天主教會大學暨高等教育基金」新聞稿
電視台/媒體/新聞稿 目前本澳媒體在未經聖若瑟大學管理實體「天主教會大學暨高等教育基金」的確認下傳出有關遴選下一任大學校長的消息。現澄清事實如下: 1. 現任校長薛沛德神父(Fr. Peter Stilwell)作為校長的第二個任期將於本學年結束時屆滿。 2. 「天主教會大學暨高等教育基金」是負責在諮詢大學校董會成員後,遴選和任命繼任新校長。 3. 農曆新年假期前幾天,「天主教會大學暨高等教育基金」已發送諮詢信函給相關成員,而答覆諮詢的截止時限尚未結束。 4. 當取得諮詢結果後,「天主教會大學暨高等教育基金」將審議新校長任命一事。諮詢程序完成前將不再作任何聲明。 5.大學及其現任領導層在其出色的工作中得到澳門教區和天主教會大學暨高等教育基金的全力支持。 天主教會大學暨高等教育基金 2020 年2 月14 日
李主教主持中華聖母瞻禮
(澳門教區社會傳播中心訊)1月25日是農曆年大初一,亦是中華聖母瞻禮,澳門教區首牧李斌生主教於主教座堂主持中華聖母瞻禮彌撒。
利瑪竇中學與香港嘉諾撒培德書院結誼
(本報訊)香港嘉諾撒培德書院黄少玲校長及鄧思豪副校長日前到訪利瑪竇中學,並與該校張慧玲校長簽署合作協議文本,正式締結成為姊妹學校。日後兩校將在教育、文化、體育等各方面加強合作交流,互相學習借鑑,同時促進港澳兩校在育人路上共同進步。港澳兩所學校過去曾多次進行文化交流活動,包括:2017年7月培德書院師生到該校進行交流,相互認識了解。2018年3月於「撃盪多元•鼓出文化」活動,一起合作於南灣雅文湖畔進行參與該校之演出。去年一月利瑪竇中學到香港回訪時,更一起於香港南區青年藝術節「快樂藝墟」合作演出。
聖保祿中學舉行上海、紹興學習之旅
(本報訊)為加深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聖保祿學校組織了高二級文科師生共42人,參與由教青局資助的「認識祖國、愛我中華」活動:中華文化的學習之旅,於日前到訪上海、紹興等地。
朝聖服務協會理監事台中避靜 從煩囂走進靜山 領略神恩仰賴主
文;遊子 往台中機場的路不算太遠,四十分鐘左右就到,都習慣了起飛前兩小時到達機場,沿路都有點焦急,心恐趕不及報到時間。到了出境大廳,看到只有一個航班的櫃檯在忙,正是我要辦報到的班機,不到五分鐘手續就辦妥,再花十分鐘就已經到達登機閘口了。 甫安坐下來,手指頭就不停地在手機屏幕上來回滑動,瞄了一下短訊、看看新聞、瀏覽一下朋友的近況、重溫這幾天在台的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