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方濟各沙勿略在東方(13)

文德泉蒙席 著 沙勿略離開馬六甲時有否拂塵的舉動 多年前,新加坡的「馬來亞公教領䄂」雜誌曾有過對沙勿略拂塵的爭論。我曾參與其間,並肯定了聖人的舉動。不過有很多愛戴聖人及維護馬六甲的虔誠教友否認聖人曾有此無禮的行為。為此我曾去信蘇哈默神父查詢此事,而他肯定了我的立場。蘇神父是當代研究聖方濟各沙勿略的權威。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恭賀胡子義神父100歲誕辰

神貧:眾人之父 梁蔚 人生有多少個一百年,天主的眷顧,聖母的護佑!在朋友的敦促下,我欣然拿起了筆,藉此之際,劃出了在胡神父處工作的所見所聞。 「神父早晨!神父早晨!」頑稚的笑臉帶著敬重表情的孩童在呼喊。整座校園盪漾着愛的叫聲。回頭看看,個子瘦削、無聲的胡神父帶著慈愛的眼神已站在孩子身旁細細絮語:「好嗎?吃早餐未?」對孩子、對人從來都是輕聲細語或帶著幽默口吻的胡子儀神父。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

棄石與善牧 救治與愛情 梁展熙 今天的禮儀選讀觸及到一些重要的問題,包括耶穌的身份,以及用了兩個比喻來嘗試描寫以耶穌所履行的基督事件作為基礎的我們與耶穌之間的關係,和這基督事件在我們身上所呈現的效果。 首先是耶穌的身份。在讀經一中,伯多祿和若望因著他們所行的奇事──治好跛腿乞丐,以及接著的講道而吸引猶太人聽信,因而引致猶太權貴的質問時,伯多祿的回答中有道:耶穌基督就「你們所釘死,天主從死者中所復活的」(宗4:10)。可以說,耶穌的身份,至少我們人類可如何理解他的身份,是與他服從天主旨意所承行的基督事件分不開的。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方濟各沙勿略在東方(12)

文德泉蒙席 著 復活死人 我每日唸經用的日課經書,用了四十多年。它在描述某些聖人的生平時,很多時都講了一些聖人們根本沒有做過的奇跡。舉個例子,它談及沙勿略的時候說:「他令很多死者復活,其中一個在前一夜已下葬,聖人叫人把他從墓中挖出來,把他復活了。另外兩人,則在殯葬途中,聖人拿著他們的手,把他們交給父母。」 我一路都深信著這些故事,直到有一天蘇哈默神父(見文末譯者按)對我說聖人從來沒有把死人救活過來,我才醒覺過來。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朋友們,劇本是這樣寫的

「你們到底說什麼?」 文祖賢 著 何紹玲 譯 聖路加福音第24章有載:「就在那一天,他們中,有兩個人往一個村莊去,村名厄瑪烏,離耶路撒冷約六十〔斯塔狄〕。他們彼此談論所發生的一切事(13-14節)。」 跟着的幾節我們便看到他們正談論什麼:「就是有關納匝肋人耶穌的事。衪本是一位先知,在天主及眾百姓前,行事說話都權力。我們的司祭長及首領竟解送了衪,判了衪死罪,釘衪在十字架上。我們原指望衪就是那要拯救以色列的。」(19-21節)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回應教宗的要求

走出自己 走向邊緣地帶 陳修士 教宗在奉獻生活年致所有度奉獻生活者牧函的開篇這樣說道:「讓我們一起感謝天父,是他召喚了我們跟隨耶穌,完全接受福音,並為教會服務,他把聖神傾注在我們心中,賜予我們喜樂,使我們向世界見證他的愛和慈悲。」在牧函中,教宗對教會成員有一個誠懇的要求,就是「走出自己,走向邊緣地帶。」教宗說:「讓我們走出去,尤其邊緣地區,有的人不是因為信仰離開教會,而是教會對他們關心不夠才離開教會。」教宗還在《福音的喜樂》通喻中指出:「教會的成長不是靠人數的增加,而是吸引力」;教宗強調:「教會要以窮人為選擇物件,並且譴責『強者的規則』。他說「為什麼無家可歸的老人凍死街頭無人關注,但股市大盤才跌了兩點就成了新聞?」這就是窮人被排斥在外的例子。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

復活 生命的重生;罪赦 人生的重生 梁展熙 上主日禮儀讓我們按時序地讀了《若望福音》中遲疑不信的多默的故事。按《若》的脈絡此事發生於耶穌復活後八天。禮儀日子與福音敘述的日子吻合。但今天就不同了,復活主日已距離我們十四天了,禮儀反而讓我們回到耶穌復活的那一天,就是《路加福音》中厄瑪烏二徒在見過耶穌顯現後,回耶京匯報宗徒們的敘述。故事詳情大家都大致了解,我也不贅述了。單讀《路》的這段敘述,重點大概是復活的耶穌絕非鬼魂,而是有血有肉可進食有軀體的耶穌。這都是對的,沒有問題。只是,若把禮儀為我們安排的其他讀經一併來看,就似乎禮儀還想給予我們別的訊息。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方濟各沙勿略在東方(11)

文德泉蒙席 著 馬六甲首位本土耶穌會士 聖人於一五四五年第一次來馬六甲的時候遇到了他,並把他當成了助手。 聖人每天早上拿著一個小鈴走遍馬六甲的橫街小巷,招喚小孩子去山丘聖母小堂學道理,而其中的一個小孩就是保祿高美士,他當時只有十歲。 聖人每天用一個多小時教導他們要理及經文和唱歌。而保祿則大聲重覆聖人的說話給其他小朋友聽。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方濟式獨修

2015方濟各(聖方濟各‧亞西西)靈修系列 教宗方濟各打從被揀選為教宗時,就以「仁愛」為他的座右銘。他在當選教宗後的首次三鐘經活動中表示:「只要些許仁慈,就能使世界少一點冷漠、多一點正義。」今年的四旬期文告中他又勉勵信友成為「冷漠大海中的慈悲之島」。 2015年3月13日,在他當選兩週年的日子裡,教宗方濟各在懺悔禮儀中宣佈教會將從2015年12月8日(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瞻禮)至2016年11月20日(耶穌基督君王節)慶祝「非經常性聖年」,並命名為「慈悲禧年」“Jubilee of Mercy”。「慈悲禧年」旨在邀請普世信徒積極參與修和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