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 (乙年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看人勿論出身 梁展熙 「臭罌出臭草」(或坑),或者「我呀爸係李剛」,前者乃廣東俚語,後者屬年前新聞用語。前者多出自腰纏萬貫者之口來侮辱窮家子弟(這至少是我從電視劇中得到對該句的印象),後者乃出自新聞界然後平民百姓取而揶揄當下社會中依恃父祖權勢的富二代和官二代。兩者聽起來直接關係不大,但至少有一點共通:你的家庭背景如何,你的身份際遇也必如何。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主業團成員每天的生活(2)

永不止息的學習 文祖賢 著 吳志濠 譯 受聖保祿的教導影響,聖施禮華指出靈修生活就有如做運動,欲參與這運動的人需要:1)合適的食物和養料 和 2)足夠的鍛煉。今天我會講述第二點。 聖若望保祿二世說過「成聖的訓練」的需要性。在教會內,有很多「服務供應者」提供這類訓練,主業團就是其中之一。聖施禮華教導我們,信徒欲效法或肖似基督需要整個生命來成就。教宗本篤十六世提到:「做基督徒(being a Christian)」的實際意思是 「成為基督徒(becoming a Christian)」──直至死亡來臨前,這學習應永不止息。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教宗方濟各《願祢受讚頌》通諭簡介

(梵蒂岡電台訊)2015年6月18日,聖座新聞室召開記者招待會,公布並介紹教宗方濟各關於照料共同家園的新通諭《願祢受讚頌》。 「願祢受讚頌」是亞西西聖方濟各編唱的《太陽歌》中不斷重復的一句話,用來讚美和感謝天主創造宇宙萬物的化工。教宗以這句話作為他論述生態問題新通諭的標題,正是希望我們效法這位聖人把天主創造的宇宙萬物視為自己手足的心懷。教宗不僅分析造成生態危機的根源,也提倡「整體生態」、「生態皈依」、作出「以窮人為先」的團結互助的選擇。以下是《願祢受讚頌》通諭簡介: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方濟各沙勿略在東方(21)

文德泉蒙席 著 沙勿略死亡日期之謎 聖人究竟是哪日過世的?到現在還沒有定論。世上研究聖方濟各沙勿略的最權威人士是蘇哈默神父(Fr. George Schurhammer, S.J.),他曾向我透露說,他從事研究聖人生平超過六十年,同時還開玩笑地對我說:「如果有一天,我在天堂遇到聖人的時候,聖人會對我說,我比他自己還清楚他的生平,因為聖人只活了四十六歲。」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一些行之有效的父子溝通心得

Ian Grant 一些來自澳洲駭人聽聞的研究指出:有差不多三分一的男性從沒有和父親交談過;另外的三分一當提及自己時,只會說些令人難堪或嘲諷的說話;最後的三分一就會談些空泛的話題,如運動、電動工具等等,十二人之中只有一人有情緒問題時,會找父親的支援。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全天候祈禱

主業團成員每天的生活(1) 文祖賢 著 吳志濠 譯 本月26號是主業團創辦人聖施禮華離世40周年。他離世時,約6萬名群眾,絕大部分是已婚人士,已跟隨了他的講道。他提倡一種顧及個人需要的靈修生活和培育,使在俗人士也可以聖化自己,活出成聖的生命。 受聖保祿的教導影響,聖施禮華指出靈修生活就有如做運動,欲參與這運動的人需要:1)合適的養料 和2)足夠的鍛煉。今天我會先講述第1點。

要警覺和警惕的是什麼?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給做父母的一點心得

如何給青少年子女真愛 「為父母的,首要責任便是要令子女感受到真愛,次要便是令他們知道始終也須聽從父母,管教也是出於愛。」 引導青少年成長是一項十分複雜的工程,也常常叫父母非常頭痛。從各方面看來,一些屬於青春期的問題已日益惡化,有調查顯示:青少年自殺、學業成績下滑、藥物濫用、青少年犯罪、絕望感等等現象,情況實在令人擔憂。 問題出在哪裏?縱使大多數父母聲稱自己是真心愛他們的青少年子女,卻不知道如何表達才能令子女們感受到被愛和被接納。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方濟各沙勿略在東方(20)

文德泉蒙席 著 聖人之死 沙勿略住在歐華利的茅屋的時候,陪伴著他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中國人安多尼,另一個是印度人基道望。 由於歐華利不辭而別,沙勿略飢寒交迫,很多時他會叫安多尼向島上的葡萄牙人討飯吃。不過他們自己也沒有多餘的物資,因為中國官員把小島封鎖了。 至於那位答應過帶沙勿略往廣州的中國商人始終沒有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