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展熙 上次,我們稍稍回顧了教會社會訓導傳承的沿革、各大社會通諭的主旨,以及《願祢受讚美》與《福音的喜樂》之間的關係。這次,我想談談《願祢受讚美》這份通諭背後的人。的確,像通諭這類篇幅較長的宗座文獻,通常先由專責的宗座部委撰寫各部分的草稿,在參考過神學及其他各領域的專家意見後,再經教宗本人審訂,然後頒行。不過,由於以往資訊沒那麼發達,這些默默耕耘的人都不為人所知。事實上,既然這些人的思想已揉合在《願祢受讚美》中。那麼,我們在認識到這些人的同時,也可更深入地了解這份通諭。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人不能的拆散的卻破裂了 在天主眼中就無可救藥了嗎?
聖言啟航(乙年常年期第廿七主日) 梁展熙 今天的讀經一和福音選讀都提到婚姻的問題。因此,我決定在今年主教會議開始之前,與大家一起重溫一下去年舉行的論家庭特別主教會議。
聖方濟各沙勿略在東方 (32)
文德泉蒙席 著 聖人的聖髑誰屬? 慈幼會陳基慈神父(Pe. Mario Acquistapace, SDB)為慶祝路環聖方濟各小堂五十週年堂慶,把聖人的聖髑帶到那裡去,並有意思把它永遠放在那裡。但收藏超過一世紀的聖若瑟修院則要取回安放。另一方面,澳門耶穌會及紅衣會(主教座堂詠禱司鐸團)亦認為自己才是最終擁有者。 但真正的「業權」誰屬呢?
張振球神父安息彌撒
澳門教區張振球神父安息彌撒已於九月廿一日(星期一)上午十時,在主教座堂舉行。彌撒由黎鴻昇主教主禮,十五位司鐸共祭。辭靈後隨即移柩往聖味基墳場,下葬儀式由鍾志堅副主教主持。
細閱天主給我們的信(4)– 改變生命的訊息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假如你每天在固定時侯花固定的時間閱讀聖經,恭喜你!我經常建議讀者先讀新約,因為新約有助我們明瞭舊約事跡的意義。
朱樹德神父小記
「我出國是為了回國;回國為了聖教會!」 Cecilia Ao 朱樹德(1913年12月21日-1983年12月28日),中國籍天主教神父,耶穌會會士,1945年5月19日被祝聖為神父。1947年赴法國留學,1949年秋獲巴黎大學地理學博士學位,10月19日奉耶穌會總會長之命回到上海擔任震旦大學天主教學生的神師,1951年改任君王堂本堂神父。1953年6月15日夜被捕,1960年3月17日被判20年徒刑,刑期滿後繼續留在安徽白湖農場。1981年11月再次被捕,判處12年刑期。1983年12月28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監獄去世。 請派遣我! 那時我聽見吾主的聲音說:「我將派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回答說:「我在這裏,請派遣我!」——依撒意亞先知書6:8 1949年新中國成立。內地至香港的要道車水馬龍,人頭湧湧;一位剛從法國考獲地理學博士學位的青年卻踏上相反的道路,孤身只影回到久違的祖國。有人問他為何下此決心,青年先是詫異,回過神來,其答復卻又顯得堂堂正正:「我出國是為了回國;回國為了聖教會!」這位滿懷熱忱的公教青年就是本文的主人翁朱樹德神父,洗名方濟各沙勿略,又名「方尖」。
「社會服務前瞻新視覺系列活動」獲益良多
聖若瑟大學學生前往新加坡取經 (本報訊)由澳門特別行政區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資助,共晴軒社會服務協會主辦的「二○一五社會服務前瞻新視覺系列活動」於本年四至六月期間進行。 在前往新加坡交流活動進行前,學生已完成了四節由澳門聖若瑟大學講師主講的工作坊,從而增加學生們對新加坡的認識,其後到澳門法務局轄下的社會重返廳進行參觀,了解澳門社會機構的運作。
凡以我名義 接待一介小子如此孩者 便是接待我
聖言啟航(乙年常年期第廿五主日) 梁展熙 在上主日,我已談過,在《谷》的這部分中,耶穌不斷設法讓門徒們明白,待人處事不要從一般人的角度出發,反而要從天主的視野開始(見8:33:「耶穌卻……責斥伯多祿說:『撒殫,退到我後面去!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這就足見,使人淪為魔鬼的,並非魔鬼作祟誘惑;而是當人只從人的角度,而不以天主的角度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