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進入基督的復活奧跡

2015年4月10日

教宗方濟各2015年復活前夕守夜禮彌撒講道全文 (梵蒂岡電台譯)聆聽天主的輕聲細語、不逃避問題、謙卑自抑、與天主和聖母守夜,好能進入基督的復活奧跡,越過死亡抵達生命。這是教宗方濟各4月4日晚在聖伯多祿大殿的復活前夕守夜禮中提出的勉勵。在這至聖而喜悅的夜晚,教宗方濟各與大殿內的樞機、主教、司鐸和數千名信友,與普世教會一同慶祝基督的光榮復活,將這復活的喜訊和人類得救的希望傳遞給普世人類。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2015年復活前夕守夜禮彌撒講道的全文: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從平凡中體現

2015年4月10日

一本平信徒實踐基督徒身份的指南 林蔚民 當看到書名「和耶穌一起去上班 整合信仰與工作」,自內心就呼喚起一股聲音說:「哇!這不就是我們基督平信徒所需要的嗎?」打從我廿一歲跟耶穌會神父慕道天主教信仰起,雖然「道理」與「彌撒之美」很吸引我…,但是要如何去做一個相稱這基督徒身份的作為,總是讓自己身陷困境之中。我們的信仰雖說讓個人一開始會經驗到真理之美、溫馨之愛,不過在走出教堂的那一步起,發現實際的我很快踏入塵世之俗的泥淖,不可自拔。不自覺地退縮到原來的步調,好像信仰只是一個暫時安慰劑,跟我們日常所經歷的工作、事業、人際、婚姻、家庭、愛情…是可以脫鈎的。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基督信仰在東方的一段歷史如何遭到遺忘

2015年4月10日

Rowan Williams / BBC 天亞社編譯 基督信仰有一段歷史,我們大部分人都所知甚少。聖公會坎特伯雷大主教羅恩.威廉斯(Rowan Williams)博士為《英國廣播公司新聞之夜》撰寫的一篇文章提到,一段有關基督信仰向東方、以至向西方傳播的歷史: 我們大概理所當然地覺得,閱讀阿拉伯文宗教書籍的人會是伊斯蘭教徒,但是事實上你會發現,有許多基督徒閱讀這種文字的《聖經》及祈禱書。 這明顯提醒我們,阿拉伯語世界曾經一度出現的多元化。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

2015年4月10日

同一顆心 同一條命 梁展熙 禮儀年三年循環中的復活期第二主日,福音都是讀疑而不信的多默(若20:19-31)。不過,這並不代表三年的復活期第二主日訊息相同,畢竟讀經一和二是三年不同的。乙年禮儀想我們領略到,也許是聖神在基督徒團體中的作用。 《若望福音》告訴我們,耶穌在祂復活的那一天,就顯現給因為怕猶太人而緊閉門窗的宗徒團體。祂顯現時,向他們噓了一口聖神之氣,就把聖神賜給他們。《若》以呼應《創世紀》中天主以泥捏出人形後向之噓氣以造人的一幕(創2:7),來描寫耶穌如何創造祂的教會──一個雖由不同的人組成卻呼吸同一口聖神的、跟隨基督的團體。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非繪畫、非烙印、更非照片

2015年4月10日

這人是誰? 文祖賢 著 何紹玲 譯 「伯多祿便和那另一個門徒出來,往墳墓那裏去了。兩人一起跑,但那另一個門徒比伯多祿跑得快,先來到了墳墓那裏。他俯身看見放著的殮布,卻沒有進去。隨著他的西滿伯多祿也來到了,進了墳墓,看見了放著的殮布,也看見耶穌頭上的那塊汗巾,不同殮布放在一起;而另在一處捲著。那時,先來到墳墓的那個門徒,也進去了,一看見就相信了。」(若望20:3-8)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號角舊文, 陳繼容博士

聖經中「美」的管闚

2015年4月2日

耶穌的十字架(二) 陳繼容 2. 十字架事件是復活事件的開始:十字架上的死原來是生命 耶稣的死於十字架上,並非整個苦難事件的終結。正如我們在前面提過,並非天主把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是人類的罪把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但最後的勝利卻屬於天主,因為天主從死者中復活了耶穌。所以耶穌的死於十字架上是另一個事件──祂的復活事件──的開始。換句話說,耶穌的復活才是祂死在十字架上這事件的完成。所以十字架不只是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的十字架,也是復活的基督的十字架。這表示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從今以後將成為生命的記號:把人帶入生命中。每個人都要忍受自己的死,耶穌基督所忍受的死,卻是為了要讓我們獲得生命。祂為了人類的罪忍受死亡,自願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以消滅人類的罪。所以耶穌基督從死者復活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事實:十字架上的死原來是生命。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

2015年4月2日

「你們尋找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納匝肋人耶穌,他已經復活了,不在這裏了」(谷16:6) 梁展熙 在四部福音中,我最喜歡的是當中最早成書的《馬爾谷福音》(約於主曆七十年前後)。無他,在四福音中,《馬》的神學反省相對原始、雕琢較小、質樸無華,但不乏深度。今天的福音選讀,正是一例。 事情發生在耶穌行刑後的第三天。放棄了耶穌的門徒──【按:四福音對門徒們──以至任何人物──的描述都是有差別的,大家讀福音時,還是不要把四本混為一談,當成一本的好。畢竟,誠如上世紀天主教聖經學泰斗之一伯朗(Raymond E. Brown)所言,教會傳統為我們留下了四部福音,就是要我們周旋於四個有差別的耶穌(及與他相處的人)的經歷的敘述。至於差別為何,有機會另文再議】──並沒有回來【按:谷16:8乃《谷》原本的結束,現存的版本中16:8之後的故事,為《谷》後來的抄經者或編修者所加】。出現的三位,全都是女性:瑪利亞瑪達肋納、雅各伯的母親瑪利亞和撒羅默(16:1)。她們來,是為傅抺已死去第三日的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