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urelio Porfiri 譯/何紹玲 曾被教宗方濟各稱為『梵二之最佳詮釋者』的大主教馬爾凱托(Archbishop Marchetto)談及他最近編輯的一本書。 Il “diario” conciliare di Monsignor Pericle Felici (馬爾凱托2015版) – 是一本記載紅衣主教Felici (1911-1982) 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時寫的日誌,他當時是梵二的總秘書,他的日誌便成了揭露會議內幕的一著作,教宗方濟各開啟慈悲之門當日也正好是梵二結束之五十週年。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丙年四旬期第三主日): 頹廢有得救 無罪有排受!
梁展熙 曾經,有個含著金鎖匙出世、在王族豪門家中長大的青年。一天,他路見不平,腎上腺素突然旺盛,殺了『邪惡』的外族監工。淪為殺人犯的他,畏罪潛逃,出走塞外。有多遠?很遠!他從埃及一股作氣逃到米德揚(地圖:米甸曠野)。然後,他娶了一位當地祭司的女兒為妻,以替他的岳父看羊為業。如此人到中年,還要靠外家養的男人,按今天勢利社會的標準,即使不宣之於口,相信也有不少人會在心裏視此人為『窩囊廢』。有一天,此人一如日常,替岳父趕羊,從米德揚(=米甸)趕到曷勒布山(地圖:何烈山)。
聖言心語 – 四旬期第三主日 (丙)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路加福音 13:1~9 在四旬期的讀經中,其中一個不斷重複出現的主題就是上主的憐憫與慈悲。祂對我們的愛從未改變,不論我們的行為舉止或犯罪的嚴重程度。天主不僅愛我們,天主自己本身就是愛。愛是祂生命的本質;祂沒有辦法不愛,這是絕對的真理,不容我們懷疑的真理。即使我們犯了罪,天主還是會一如往常地愛著我們。但如果我們犯了罪,就表示我們不愛祂,這也是真理。
敘利亞:它的真實的故事(5)- 問題癥結是軍火交易,並非難民
文章及英譯/文祖賢 中譯/吳志濠 jmom.honlam.org 2015年12月19日,道生會(Insitute of the Incarnate Word)駐敘利亞的Aleppo的洛迪古修女(Sister Maria de Guadalupe Rodrigo),按西班牙聖斯巴斯安教區【Diocese of San Sebastian,(www.elizagipuzkoa.org)】的邀請,應邀接受訪問並講述敘利亞的真實狀況。號角報徵得了聖斯巴斯安教區的批准,於一連數週登出其採訪內容的英文和中文版本。以下是第五部分。
朝聖者分享 : 香港大嶼山聖母神樂院一天遊
由朝聖服務協會及聖老楞佐堂合辦大嶼山聖母神樂院一天遊已於1月10日 (主受洗節慶日) 順利舉行。是次朝聖旅程有一百人參與,由隨團神師周安智神父及朝聖服務協會的李太等帶領。
「每個聖人都有他的過去,而每個罪人都有他的未來。」- 十字架的意義
林豪 十字架由來 十字架的苦刑是源自古時候最殘酷和羞辱的處決方式,特別流行於波斯帝國、大馬士革王國、猶大王國、以色列王國、迦太基和古羅馬等地,通常用以處死叛逆者、異教徒、奴隸和沒有公民權的人,一個羅馬人不能被釘在十字架上,經過長期的痛苦、煎熬才死去,有時劊子手急於結束十字架苦刑,會打斷受刑者的腿,好讓他無法支撐自己的體重,挺身呼吸,最後窒息而死。
聖言心語 – 四旬期第二主日 (丙)
林文森神父 路加福音 9:28~36 今天的福音讓我們面對自己信仰的矛盾:我們的歸屬到底在哪裡?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經由外在的一切尋找天主。然而,這個世界並不是永恆的住處;我們只是過客,不斷地朝向永久的居所,一個與天主的真理和慈愛永久結合的居所邁進。
聖言啟航(丙年四旬期第二主日)- 光輝聖容 顯於十架
梁展熙 禮儀在甲乙丙三年的四旬期第二主日讓我們重溫耶穌顯聖容(transfiguration)的一幕。的確,三部對觀福音都載有這一幕,但卻各有不同重點。《馬爾谷》和《瑪竇》把這一幕置於耶穌開始起程往耶路撒冷之後,但《路加》卻把這一幕放在耶穌「遂決意面朝耶路撒冷走去」(9:51)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