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常年期第十主日 (丙) –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路加 7:11-17 今天的讀經著重在耶穌降生成人,成為生命之源。今天福音的故事,只是三個耶穌使死人復活的章節中的其中一個而已。福音中這個悲傷的故事中提到一個女人,已經失去了她的丈夫,現在她僅存的支柱、唯一的兒子也失去了。很多寡婦生活在現在社會中特別地困難,因為在丈夫和孩子死後,她們不再對家庭感興趣,也不再對其他親戚負責任。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敘利亞:它的真實的故事(19)- 我們也有強大殺傷力武器

文/洛迪古修女(Sister Maria de Guadalupe Rodrigo) 中譯/吳志濠 我們擁有強大殺傷力武器:玫瑰經。誰會唸玫瑰經?當然你或會每天誦念玫瑰經。但有多少人會在街上拿著玫瑰念珠唸經呢?你或會說:「不,不要這樣。不要。我帶著它,但只會藏在褲袋裏,靜靜地唸。」但玫瑰經會為你帶來什麼損失?請告訴我。我們不怕拿着機關槍,卻害怕拿着玫瑰經!我們在家裡吃飯前後會唸感恩經,但當我們與朋友相聚時…「不可,我自己私底下唸便可。」到底這世界變成怎麼樣?我們冒犯了誰? 我經常用此例子-試想像一個熱戀中的女孩。你看她的臉,她的眼神…即使她不告訴你,你也會知道-「她墮入了愛河!你看看她的眼神!她很自然地流露了出來。」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門前老樹長新芽

李志明 《時間都去哪兒了》 已故中國著名女歌手姚貝娜生前最後灌錄的名歌《時間都去哪兒了》紅遍全中國,甚至是港澳台。姚除了歌聲甜美以外,更能把曲詞演繹得扣人心弦。其中,「門前老樹長新芽」一句尤為動人,且發人心省。其實,這句歌詞用來描繪今天澳門教會實況真的恰到好處。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丙年基督聖體聖血節): 我們=基督的神聖身體

梁展熙 相傳基督聖體聖血節是由列日市(Liège;今比利時城市)的聖柔莉安娜(St. Julianna)在一次神秘(mystic)經驗後於第十三世紀初葉發起的。這節日慶祝的是基督真實地臨在於聖體聖事之中;換言之,與上主日一樣,教義上也是難以一言兩語解釋的。但在今天禮儀為我們所選的讀經中,有一篇是現存有關耶穌最後晚餐最古老記載。就讓我們回看初期教會就主的晚餐所面對的問題,以及從中得出的想法和意義。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 – 基督聖體聖血節 (丙)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路加福音 9:11-17 在某種形式上,我們在聖週四時已經慶祝過基督聖體聖血節了。聖週四那天,教會強調的是耶穌建立了聖體聖事。聖體聖事是耶穌在受難以前留給我們的禮物之一。我們今天再一次慶祝這個節日是因為在復活期後,我們已從四旬期和聖週的悔改中得到自由釋放。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敘利亞:它的真實的故事(18)- 歐洲失去了理智

文/洛迪古修女(Sister Maria de Guadalupe Rodrigo) 中譯/吳志濠 我們要呈現自身的信仰。但並不意味著要到街上示威,而是從我們的行為態度中呈現信仰。使信仰不只呈現在聖堂的四部牆壁內。「我離開了聖堂就活像世俗之人,思考、談吐與世俗無異。」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專訪Dave Armstrong阿姆斯特朗 (2) – 捍衛天主教信仰,護教是必須的

文/Aurelio Porfiri 譯/何紹玲 我認為護教學應是天主教大學的一項選科,燃眉之急是引導天主信徒,如何用有力的論據去捍衛我們的信仰。阿姆斯特朗憑他那些暢銷的書,告訴我們如何去維護我們這公正的信仰。『天主教信仰有聖經引證』(Sophia Institute 出版社, 2015版)是我們正在重温的書,書裏他說:「從聖經找理據在去証明、去維護教義與唯獨聖經,並不能相提並論,後者的意思是指聖經無謬誤。當時猶太人(也可能包括貝洛雅人)的傳統 主要是法利賽主義,他們接受口傳這方式,也即梅瑟在西乃山獲得的口傳托拉,再加上文字托拉。但這基本上和唯獨聖經是有所抵觸的,只有嚴守單一聖經的撒杜塞黨人,堅持這信念,因為他們只接受托拉(聖經最初的五書)。可是他們卻否定公義的人能復活、能再生。」越看他這書,興趣越濃,我感到應該還有空間繼續我未完的訪問。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神學展望:《愛的喜樂》系列 難能可貴的愛(下)

梁展熙 請容我在這裏談談去年10月主教會議的一次經驗:就我所知,十三個「語言小組」中有兩個是以各與會者先談自己的家庭背景來開始的。不久,「語言小組」中所有主教和其他與會者就把自己的家庭情況與我們在大會中討論的「不合常規」情況(irregolarità)比較,發現我們一直談及的都太抽象。教宗方濟各邀請我們「如實」去談自己的家庭情況。而這就是整個主教會議旅程以及教宗方濟各所承接的偉大之處:「如實」地討論家庭情況,發現與我們所謂的理想其實相差不遠!相反,在兩次主教會議期間的工作之中,教宗方濟各成功地呈現出家庭的正面觀點,對家庭充滿希望。但這就家庭議題鼓舞人心的觀點,需要《福音的喜樂》所提到的「牧民上的轉變改善」(conversione pastorale)。以下就是《愛的喜樂》對這「牧民轉變」的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