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傳頌主愛至萬代(15)

文:阮美芬修女 媽媽因失去我的蹤影,寫信給香港的院長,要她把我送回香港。準初學導師估計我需要離開修會回家,關心我的生活,問我能否找到工作。雖然我沒法知道離開修會後的情況,為了使她安心,便告訴她我是註冊教師,要找工作大概不成問題。要離開修院,很是難過,然而內心深處卻保有一份平安,知道基督在香港等待着我,但當我想起十字架也在那裡等着我時,心裡又充滿了懼怕,是怎樣的十字架?在等候期間,心裡有一股強烈的渴望:在處理家庭問題期間留在修院內。我擔憂一旦回家,舅父及外婆一定會千方百計阻止我重回修道生活,我的聖召也就危在旦夕了。我向準初學導師說出我的渴望,她前時已寫了一封信給香港的院長,請她從機場直接送我回家;聽完我的話後,她重新給院長寫了另一封信。離開的日子終於來臨,我依依不捨向導師和修女們道别,隻身踏上歸途。旅途中一直祈禱,懇切祈求天主的助佑。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今天便要棄絕自殺

文:Fausto Gomez OP譯:何紹玲 全球自殺率正在下降,實在是個好消息!可是雖說自殺率在下降,但當今的自殺個案仍然高企。在這剛剛起始的第三個千年,自殺仍然是一個可悲的現實。我們得悉,每年約有80萬人死於自殺。自殺是15-29歲青年死亡率第二高,亦是西亞區域一些發達國家的人離世的主要因素。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耶穌聖天節主日(甲)

文:林文森神父耶穌會士 瑪竇福音 28:16-20 今天的讀經一和福音看似互相矛盾。福音中,耶穌的升天看似與復活發生在同一天,但宗徒大事錄卻說是在復活後的四十天。或許我們不該從字面上解釋升天這件事,而應該反省升天這件事背後的含意。耶穌升天是要強調復活的耶穌已經回到天父身邊,與天父同享光榮。簡單來說,耶穌已完成了他在人世間的使命。從這個角度來看,升天就是一種死亡的經驗,這是我們所有人都必須面對,而且不願意談論的。從人類的角度來說,「死亡的經驗」意味着生命的結束,所擁有的一切也都將消逝,這是人類害怕死亡的來源。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神學】(81)「教會是至公的」是甚麼意思?

文:文祖賢神父  譯:吳志濠 「至公(Catholic)」一詞來自希臘文的形容詞「καθολικός」(katholikos),意謂「普遍的」、「大公性的」。這詞彙最早在公元107年由教父聖依納爵.安提約基在他的書信《Letter to the Smyrnaeans》中首先採用。他的話在《天主教教理簡編》第166點中被引用:「教會是至公的,意即普世性的,因為基督臨在於她內:『那裡有耶穌基督,那裡就有公教會』」(聖依納爵‧安提約基)。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每個生命都是重要的 《又聖母經》作者特別的一生

文:孔維仁神父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很少人認識赫爾曼.賴歇瑙(Herman of Reichenau),他是天主教會常用的祈禱經文《又聖母經》(Salve Regina)的作者。他生於西元1013年,父母來自中世紀德國的貴族。他出生時身體殘缺,有唇顎裂,腦性麻痺,脊髓彎曲肌肉萎縮症。傳記記載:「他彎腰駝背,綽號〈乾癟〉:他不能直立,不能走路;他甚至要坐上那張為他特別訂製的椅子上,其實都是困難重重;他的手指癱軟萎縮了,因此很難寫字;他的嘴唇和上顎變形,致使他說話不清很難令人明白。」不難想像,他們把他歸類為殘廢者(今天我們說的成身心障礙者)。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當90後遇上聖若瑟】(4) 父職,苦職?

文:容偉源、吳志濠 近年,很多「90後」的朋友們陸陸續續成家立室了。至於生了小孩的暫時不多,大多都正在計劃或沒有打算生育。正如我在第一篇說過,這個轉變真的很大。聖若瑟成家立室後的轉變也不例外:他婚後不久就要穿洲過省、徒步回本鄉白冷作「人口登記」。事情本身並不難,但難就難在他要攜帶「大肚婆」上路,肚內的天主子還有可能隨時出生。直到耶穌出生後,很多事情為聖若瑟而言更是身不由己:一下子要移民埃及(還要在半夜立即起行,你叫他如何說服太太跟他「走佬」呢?)一下子又要移民到一個叫納匝勒的窮村莊,種種事件真教人無奈!因此,有時我真的不得不佩服大聖若瑟!究竟聖若瑟有甚麼個人之處使天主揀選他作天主子的父親呢?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天主不在的臨在

文:梁展熙 甲年復活期第六主日 來到今年復活期的最後部分,禮儀讓我們在讀經一中見證着初生教會的發展。初生教會一度只停留在耶路撒冷及鄰近地區,現在卻已擴展到撒瑪黎雅地區。如果大家已經讀過整部《宗徒大事錄》的話,也許乍看之下,會覺得斐理伯的撒瑪黎雅之旅與保祿的傳教旅程有些相似。然而,事實上,斐理伯此行本非自願。只要我們往禮儀截段之前數節(宗8:1-4)看看,就會知道,當時仍未皈化的掃祿(即保祿)迫害初生教會,幾乎把所有基督徒都趕出耶路撒冷。大部分人躲在猶太地區,但有一些人,譬如斐理伯,最終流落到更遠、更北、更偏遠的撒瑪黎雅地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復活期第六主日(甲)

文:林文森神父耶穌會士 若望14:15-21 承接上週的訊息,今天的福音讓我們繼續讀到,耶穌對他的門徒們所做的臨別贈言以及為他們的祈禱。在這段談話之後,耶穌便要第一次離開他們,在十字架上捨命。他第二次離開他們,是在他復活之後,在門徒眼前被接升天,消失在他們的視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