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凡濤神父Fr Fausto Gomez, OP 教會優先選擇窮人:「基督徒必須代表世上所有貧窮的人大聲疾呼。」對窮人的優先選擇不僅意味著情感上的幫助,也意味著對他們有效的愛,即『親近他們,使幫助的手不再視為羞辱的施捨,而是兄弟姐妹之間的分享』;「因此,我們必須確保在每個基督徒團體中,窮人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若望保祿二世)。這也必須遍及到研究基督宗教的真理中,作為選項(教宗方濟各,VG;參閱 GS 69))。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掌鑰使者】(41)-拯救萬神殿和人民:聖玻尼法四世和聖德吾一世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聖玻尼法四世(Pope St. Boniface IV) (公元608年8月25日 – 615年5月8日) 第67任羅馬教宗以聖額我略一世(Pope St Gregory I)作為榜樣,並在他的教宗任期內任職。教宗聖額我略一世稱他為「摯愛的兒子玻尼法執事」。玻尼法是一名本篤會隱修士,他跟隨聖額我略一世的步伐,將自己的住所改建為隱修院,推廣隱修修道生活。
【開啟你的聖經】(十)-《葡萄園之歌》——依撒意亞先知書 5:1–7
文:李愛德神父, SCJ 1. 葡萄園背後的愛情故事 依撒意亞的「葡萄園之歌」不僅是一則喻言,更是一首哀歌——一首由愛轉悲的戀曲。它以溫柔的詩句作開端:「我要為我的愛友謳唱一首論及他葡萄園的愛歌。」(第1節)這詩意的開篇喚起了婚禮之歌的親密感,呼應《雅歌》8:12中的婚姻意象。葡萄園就是新娘——天主的選民——被神聖的新郎悉心培育。
【心遇聖言】 危機中的希望
文:柴浩東神父,耶穌聖心司鐸會 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 (丙年) 路加福音 21:5-19 為我們這個時代帶來了一個意義深遠的信息。耶穌談到耶路撒冷聖殿的毀滅、末世的事件以及祂的跟隨者將要面臨的苦難,同時也談到在困境中仍能找到希望和鼓勵,這在充滿不確定性和危機的時代尤為重要。
【開啟你的聖經】(九)-《依撒意亞先知書》導論
文:李愛德神父, SCJ 在舊約經卷中,新約最常引用的無疑是《聖詠集》與《依撒意亞先知書》。依撒意亞的預言——無論直接或間接——在新約中被引用近四百次,因其對基督(默西亞及天主的僕人)的位格與生命,有著獨特而深邃的洞察。
【聖經人物傳】若瑟-題外話:二)《聖經》時代女性在人們眼中的地位
文:梁展熙 在上一期,我們借閱讀《創世紀》中若瑟故事之便,開始了一個題外話,探討《聖經》敘述時間和成書時間之間的差異,以及從中引出有關研讀聖經的挑戰。在回到若瑟的主線故事之前,我想繼續乘便多探討一個題外話,也就是女性在古人眼中的地位。
得了「錯失恐懼症」的你必讀的好書:《怕錯過,卻更空虛寂寞?》
當代社會節奏飛快,資訊爆炸,我們常被一種名為「錯失恐懼症」(FOMO, Fear of Missing Out)所驅動,擔心錯過最新的消息、最熱的活動、最精彩的社交場合、甚至錯過了生命中最佳的伴侶。因為,我們一直視「錯過」為「過錯」,不敢輕舉妄動。然而,在《怕錯過,卻更空虛寂寞?:擁抱微小當下,經營自己的真實生活》(The Freedom of Missing Out: Letting Go of Fear and Saying Yes to Life)一書中,耶穌會士麥克.羅斯曼神父(Fr. Michael Rossmann, SJ)邀請我們放下這種焦慮,轉向一種更深、也更自由的生活方式擁抱「錯過的自由」。
【向日葵之歌】 主內的喜樂
文:羅芷芬 「你們在主內應當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應當喜樂!」(斐4:4)生活在這物質豐盛的城市,衣食住行越發便利,我感恩能享受現代建設帶來的好處,讓我安定度日。但有時我不禁想,聖保祿所說的這種喜樂,對我而言到底是什麼?我真的因天主而喜樂嗎?那份在主內的喜樂,究竟從何尋得?
【掌鑰使者】(40)-教廷大使躍升為教宗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沙彬 (Pope Sabinian) (公元604年9月13日 – 606年2月22日) 在被選為教宗之前,沙彬曾被教宗聖額我略一世(Pope St Gregory I)任命前往前君士坦丁堡擔任教廷大使,而教宗聖額我略一世自己也同樣被其前任教宗柏拉奇二世(Pope Pelagius II)委派過同樣的職務。其實,他是第四位apocrisarius (宗座或教廷大使)被選為教宗。
【在主里仁】會給希望的骨頭
文:Liam 本報:此專欄名稱來自《論語》中的《里仁》,意思是住在仁者之中。作為信友,我們要居在主耶穌內,因為祂常在父內。筆者希望透過對生活點滴的反省,帶出信仰的寶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