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結束非洲三國訪問 (梵蒂岡電台訊)「原教旨主義是各宗教都會患上的一種疾病,我們天主教徒當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人。他們以為自己擁有絕對真理,以誣蔑和誹謗玷汙並傷害別人」。教宗11月30日結束非洲三國牧靈訪問,在返回羅馬途中的記者會上作了上述表示。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嘉年華籌款活動助改善國內教學環境
聖家學校舉行「愛國情‧感恩助學心」 (本報訊)聖家學校於11月29日(星期日)上午9時30分在該校操場舉行一年一度的「非一般的慈善嘉年華」,為該校的「愛國情‧感恩助學心」助學計劃籌款。
探討教會與社會融合問題
中港三機構合辦研討會 (天亞社訊)中港兩地的宗教研究機構合辦研討會,探討中國天主教會本地化及與社會融合的問題。香港教區湯漢樞機表示,「本地化」是教會的一貫主張,也是本地教會所追求的目標。
利瑪竇中學六十周年校慶
利瑪竇中學12月5日上午10時於聖老楞佐堂舉行了一台感恩聖祭,敦請澳門教區主教黎鴻昇主祭。同日晚上7時於德興火鍋海鮮酒家設宴款待。
澳門教區慈悲特殊禧年聖門開啟禮
2015年12月13日晚上8時 (本報訊)教宗方濟各以《慈悲面容》詔書頒令由2015年12月8日至2016年11月20日為「慈悲特殊禧年」。當天教宗開啟梵蒂崗聖伯多祿大殿的「慈悲之門」,作為禧年的序幕,並促請各地教會於2015年12月13日及以後的數週,在教區的主教座堂或另一座聖堂,打開一扇「慈悲之門」。 澳門教區將於12月13日晚上八時假主教座堂舉行聖門開啟禮。禮儀前主教座堂大門將關閉,參與禮儀的信友們請在大堂前地廣場集合。在祈禱及聖言宣讀後,由澳門教區黎鴻昇主教開啟聖門,帶領信友進入慈悲之門。
將臨期第三主日(丙)周訊
聖言心語 林文森神父 讀經一:索福尼亞先知書3,14〜18 讀經二 :斐理伯人書4,4〜7 福 音:聖路加福音3,10〜18 這主日延續主日福音的腳步反省如何「預備上主的道路」。上主日提出兩個的問題幫助我們思考:當我們得知有小嬰兒即將在兩星期後誕生,你會為這新生兒的家庭準備什麼呢?若親朋好友在兩周內喬遷新居,你又會準備什麼呢?迎接聖誕佳節的來臨就好比我們面對和期待即將到來的嶄新事物。 福音中,接受洗禮的群眾問洗者若翰說:「我們該作什麼呢?」這些群眾不是不期待默西亞,而是不知道該怎麼準備。迎接耶穌聖誕,我們也必須反問自己該作什麼呢?悔改引導我們改變行為,而不只是對過去感到後悔。路加福音中,若翰因材施教針對三種群眾:一般居民、稅吏和軍人,按他們不同的生活方式加以回應。民眾要將食物和衣物分享給需要的人。如果這些老百姓要悔改,並真心誠意的想要改變生命,就應該像兄弟姊妹一樣互相幫助,對陌生人也一樣。我們每個人在今年聖誕節想想是否應該有所付出。 耶穌時代的稅吏常聲名狼籍,羅馬政府利用稅吏,通常只訂稅收總數,其它全權委託稅吏,因此縱容了稅吏中飽私囊。洗者若翰為此警惕稅吏「不要多徵收!」若翰教導軍人:「不要勒索人,也不要敲詐;對你們的糧餉應該知足!」群眾聽完洗者若翰明智的建議後,不免開始猜測若翰是否就是將要來的默西亞。若翰立即反駁了他們,他不是默西亞或救世君王。因為那位即將要來臨的默西亞比他更強,他連解衪的鞋帶都不配。若翰以水替眾人受洗,但默西亞卻要以聖神和火施洗。 身為基督徒,不論是平信徒、修道人員或是神職人員,我們的任務是讓世人和耶穌面對面,進行能為生命注入喜悅的真誠對話與皈依。做基督徒父母親更應該扮演好這樣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逐漸地塑造出基督徒的特質。喜樂的教友家庭才能讓每位成員感受到幸福;做師長的,應該時時樹立良好基督徒的榜樣與精神。學生踏出校園後,往往早已將課堂中所學的拋諸腦後,也未必學以致用,但一位令人景仰、能以身作則的老師,為學生未來的生涯留下深刻的影響。無論我們的身分是父母、師長、公務員或雇主等,我們必須記得每個人都是天主的器皿。我們不需強迫他人按照我們的方式過生活,而是學習若翰的精神,引導眾人認識耶穌,帶領他們到耶穌的跟前,然後把其它工作全然交託給我們生命中的救主。在感恩祭中,我們祈求天主賜予恩寵,以便我們能讓世人認識和體驗耶穌的存在。
喜樂 不必無痛
聖言啟航(丙年將臨期第三主日) 梁展熙 將臨期第三主日,傳統上稱作「『Gaudete』主日」,一般譯作「喜樂主日」。這翻譯並不完全對,因為那是取自進堂詠第一個字以及今天讀經二中的第一個字【見拉丁及外文版;中譯因受制於漢語句中字序而移之句末】的「Gaudete」,本義是「[第二人稱複數命令語氣]喜樂吧!」見葡:「Alegrai-vos!」或英:「[you [pl.]] Rejoice!」。因此,更準確的翻譯應該是「『你們[要]喜樂[吧]!』主日」【兩方括任選其一】。當然,這有違書面語規矩(具後現代色彩的命名法除外)。此乃翻譯求「雅」而失「信」的另一例。
「耶穌,我知道你為我而死。但我一點也…」
親自飼養每一隻羊(二)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jmom.honlam.org 若望-瑪利亞.呂斯蒂熱樞機(巴黎總主教,1981-2005榮休)曾經在講道中講述過一群法國奧爾良男孩的故事。故事憶述到1939年間,這群男孩正在尋找歡樂,彼此問對方有沒有膽量進入聖堂「扮」告解,並向告解亭內的司鐸說出已寫好的可怕罪狀。而其中一名猶太男孩亞郎,接受了挑戰。
羅文藻:第一位華人主教
文德泉蒙席 為此羅神父便決定經澳門前往馬尼拉。1683年3月3日他從澳門發出的一封信說他害怕葡人阻止他前往馬尼拉,但他最終能在5月初抵達目的地而未被澳門官員發覺。
聖像出遊
為慶祝慈悲禧年的開幕,氹仔嘉模聖母堂於聖母無染原罪瞻禮日(12月8日)正午舉行聖像出遊。禮儀由主任司鐸袁偉明神父主持,約百多位教民參加。 梁偉泉